日前,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報告中指出,行業之間、部分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除企業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達4553倍外,企業內部近5年來高管工資增幅明顯超過普通職工工資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縮小而是明顯放大。
薪酬幾多,這一話題一邊被普遍視為不甚禮貌的提問,一邊卻或被不少傳統中國式的談話場合所屢屢涉及。奔波于嘈雜的現代社會,為理想奮斗,為謀生考量,薪酬均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和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對薪酬的各異觀感,源于多元參照系的存在,人們對“加工資”的期許,在于自我縱向比較的考慮,而基于社會收入差距的感慨,則與整體結構差異與資源分配有關。而后者,顯然是社會成員收入分配體驗中更為決定性的因素。
官方報告得到的數據與結論,契合公眾對于自身薪酬的個人體驗,二者所共同勾勒出的,是當下收入分配領域改革的迫切性與艱難度。應當看到,除了更刺激眼球的企業高管與農民工的收入差距數值,還有結構性的收入分配問題值得關注。薪酬差距加大,作為統計學上的客觀表現,其所呈現出來的很大一部分可能并非市場正常調節的結果。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身份的收入差異,有政策藩籬的制約,也有改革待深化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