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一向低調,很久沒卷入這么熱鬧的戰局了。揚名十年,獲譽無數,這次韓寒竟被指“人造”。IT從業者麥田,寫了長篇博文,下足功夫搜集資料,從韓寒成名之初說起。貌似用數據說話,并輔以邏輯推理,大意是韓寒今日之名,皆因父親韓仁均、出版人路金波“人造”的結果。
麥田還質疑韓寒參加新概念獲獎的《杯中窺人》,是“拼爹”的結果――“給韓寒出題的李其綱,是韓仁均的大學同學。”而且想當然地覺得17歲少年可能連英語都不順溜,不大會旁征博引,引經據典,更不可能用到拉丁文。真不知道,這怎么能算邏輯推理?最多是“有罪推定”的“中國邏輯”吧?就像韓寒難以自證清白一樣,這種并非以嚴謹事實為基礎的“推論”,完全是空對空的選擇性“論證”。而且,新概念主辦方也稱韓父與出題者不認識,不存在作弊可能。
這次韓寒真急了,連夜發文回應,并懸賞兩千萬尋找“代筆人”。范冰冰也來助陣,加碼兩千萬,力挺韓寒。微博上,八成人相信韓寒,也有人認為麥田是“綁架”韓寒,炒作上位。其實,這或也有點誅心的味道,畢竟,在沒有更多信息前,一切妄測都不靠譜。
麥田一大證據是,韓寒在外參賽時,竟凌晨一點多還熬夜發博文,據此認為是代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閑人。有好事者較真,也“用數據說話”,發現這些數據和實際不符,麥田也承認沒“核實”。不想說數據造假,只是作為一個寫字者,不得不說,這與上述“17歲孩子不可能會拉丁文”的邏輯一樣,完全經不起推敲。韓寒也解釋過,一是在外地無娛樂,只能寫作;二是,有的是早就寫好存檔的。其朋友兼同事小飯也說,他精力旺盛,一天只需睡三四個小時。
本來這么多年,質疑韓寒背后有策劃包裝團隊,有代筆捉刀高人的聲音一直不絕。這次麥田的質疑能掀起如此大波,還是趕巧了。因為不久前,韓寒發了三篇談論一些宏觀抽象命題的博文,影響之大,同題文章似都難以匹敵。可正是“韓三篇”引來了極大爭議,于是“可惜韓寒不讀書”的痛惜聲,不絕于耳。劉瑜不禁感慨:“從我個人觀察來看,中國也好,西方也好,多讀幾本書往往使很多人變得傲慢無禮,但讀更多書往往使人變得更謙遜。不是不想斬釘截鐵,是不敢。”
不少人對韓寒表示失望,你會發現很多跟著起哄的,多年來根本對韓寒沒啥了解,只是見著熱鬧才臨時加入附和。而韓寒其實一直沒變,他竭力保持獨立清醒,不想被任何一方拉來當槍使。如他一篇文章題目一樣――“需要真相還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他崇尚溫和、妥協、協商和寬容,尊重每個人的生活,可很多人卻不尊重他們所看不慣的生活。認同你的觀點時,拉之入伙,捧之上天,否則,就把你推往極端對立面。
如此說來,那個獲譽無數的公民韓寒,某種意義上,還真可能是一個被社會被大眾特別是被知識界精英幻化出的一個精神偶像;據此而言,“人造韓寒”是成立的――一個只是不斷重申包裹著常識的各種俏皮段子的豎子,在世無英雄的時代,驟然成名。這是一種悲哀。而韓寒,之所以是韓寒,就在于成長的韓寒堅信“總需要有人對我們的生活露出一臉壞笑”,并堅持做“講真話的既得利益者”。
到底是誰需要這個“人造”的韓寒?弄清這個問題,就會認同下面這話:“韓寒不缺崇拜者,只需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