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健康提示
大暑節氣到了,在這個最熱的時期,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暑養生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節氣的由來
大暑是七月下半月的一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公歷7月22日至24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
《農歷七十二節氣集解》載:“六月中旬,解為小暑。”《通威·孝經·神明解》載:“小暑后十五日,大暑,當北斗七星指向天邊,為六月中旬。小暑與大暑分大暑與小暑,大暑又分立月后的小暑和滿月后的大暑。”
此時正值三伏天,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
氣候特征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最熱的,而大暑又恰好在三伏天的中間,所以大暑節氣期間,天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各地溫差也不大。
正應了諺語“寒冬冷,三伏天熱”的道理。顧名思義,大暑比小暑熱。在《1971~2000年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1930年8月極端最高氣溫的統計中可以看出,部分省區7月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下旬,而大多數省區8月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8月上旬,而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好是大暑期。
高溫農業
灌溉
花鈴期是棉花葉面積一生中達到最大值的時期,是需水高峰期。最佳要求是田間土壤水分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如果低于60%,就會遭受旱災,造成花鈴脫落,所以必須立即灌水。需要注意的是,灌水不能選擇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溫變化過大,加劇花鈴脫落。
大豆開花結莢期也是需水的關鍵時期,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有句農諺說:“大豆開花,溝里有蝦。”若遇干旱,應及時灌溉。
抗旱性
大暑節氣期間,由于天氣炎熱,人們生存環境中的水分蒸發很快,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正是一年之中的伏旱時期,此時正在蓬勃生長的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黃淮平原夏玉米普遍已進入拔節結穗、抽穗階段,這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掐脖子旱”的危害。
酷暑養生
功效一: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由于夏季我們身體津液的消耗較多,所以夏季首先要注意清熱、生津、止渴。
而且由于這個時期暑濕并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清熱利濕、清暑除濕。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屬脾,也宜清補養。從中醫養生的觀點看,濕氣過盛不利于脾,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宜多吃些甘涼或甘寒食物。但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有瀉下、燥熱、扶正的作用,不宜多吃。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冷飲,喝大量的水,這樣就很容易使濕氣侵入人體,外濕入體,使水濕凝結脾,導致脾胃升降失調,使人的運化功能發生障礙,就會造成水液淤積,引起食欲不振。所以夏季要常吃一些利水祛濕的食物,健脾胃,脾胃健壯,升降運化功能就恢復,有利于利水祛濕。
原理二:清心消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季熱屬心,宜養生。心喜涼,宜食酸味食物。如可常吃一些面制品,此外,還可多吃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夏季人們應多吃寒性、酸性食物,盡量不吃辛辣、溫性食物。但要注意不要吃過多的生食、冷飲,以免傷及人體正氣,誘發疾病。
原則三:健脾胃、益氣養陰
夏季由于天氣非常炎熱,我們身體的能量消耗也隨之增加。
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和津液,另一方面受濕熱氣候的影響,容易導致脾胃氣虛,胃腸功能紊亂。因此,飲食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燉菜、菜汁等清淡、開胃、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重、煎炸的食物,每餐食物量不宜過大,以少食多餐為原則。如果有些人有上述提到的夏季中暑、中暑、暑熱等癥狀,那么按照中醫養生的觀點,要注意有針對性,辨證施治食療,或補脾肺氣虛,或益氣養陰。
總之,暑熱、暑濕都是夏季人體容易出現的生理反應。以上三條原則是根據夏季人體容易出現的生理現象或不良癥狀的特點而確定的。實際運用時,朋友們還應根據當地當時的氣象條件(如春夏之交由暖轉熱,夏秋之交由熱轉涼,以及各個地區的小氣候等),結合自身體質的不同特點和夏季容易出現的反應,靈活變通。
大樹的飲食與生活
1. 飲食調養陽氣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幫助身體補充陽氣,可以吃一些桂圓、大棗等,但是切記不要吃太多寒涼的食物,平時也可以多喝金銀花茶。
飲食建議
韭菜炒雞蛋、韭菜餃子
韭菜能壯陽通便,有“歸腎壯陽、止遺精、暖腰膝”的功效大暑養生,對腰膝酸痛、陽痿、遺精等有很好的療效。韭菜性溫,對人有益,每周吃一兩次即可。陰虛肝火旺的人,早上可以吃韭菜,因為早上養陽,晚上要滋陰。如果晚上吃溫補陽的韭菜,容易使陰虛的人晚上煩躁不安。
炒蒜苗和蒜汁用于烹飪
大蒜特別適合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人食用,還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預防糖尿病。
2. 室內外保暖很重要
應注重足部及腿部保暖,褲襪不可減量,勤用熱水泡腳,睡覺時下身宜蓋較厚的被子。
該怎么辦呢?現在是夏秋過渡期,平日可以多穿點衣服,多運動。雖然大暑來了,但要記住不要貪涼,減少吹空調的時間,少吃冷飲,每天讓自己出點汗。
3. 睡好覺,先養肝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莫名心情不好大暑養生,心情不爽,經常哭鬧,眼睛酸痛,指甲無光澤,這都是肝功能失調導致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季屬肝,炎熱夏季養生以養肝為主,肝功能正常,人體氣血運行順暢,反之,氣血瘀滯,引發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