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
彩票在中國似乎可謂古已有之。早在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鬮射利”的抽獎票,出售一些物品。清朝乾嘉時期,廣東一帶民間從放鴿會中演生出一種“白鴿票”,由眾人先行醵資,抓鬮猜射。道光以后,同樣在廣東流行過一種“闈姓”博弈,即當科舉考試之際,亦由眾人自行集資,押猜當年中舉士子,中者可獲大利。雖然這些手法已約略具有現代彩票的影子,但是其距現代彩票的商業性經營還有很大距離。
清末時期,社會動蕩,受外國彩票的啟發,國庫空虛的清政府以賑災為名,以官辦的形式發行彩票,俗稱“發財票”。到后來,民辦公司和外資公司也開始經營彩票,成為時人趨之若鶩的一件熱鬧事情。
清末發行的彩票,返利率將近七成,極具誘惑力。而且,彩票發行方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購買,又將券值五元的彩票分拆為十條,每條五角錢。若是中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