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假軍人車輛肇事引發聚眾打砸事件
中國社會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暴力傾向有加重趨勢,如果不能找到舒緩之策,發展下去可能導致社會危機,嚴重處還會遲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月13日晚發生于南寧的假軍人車輛肇事引發聚眾打砸事件,就說明這一點??梢哉f事件中孕含或折射出來的社會情緒,特別是非理性表達方式,必須高度關注。
其一,非理性表達具有傳染性,危害無限大。近年來影響全世界的西亞北非的國家動蕩,就是非理性表達的結果。沿著演化過程梳理,我們會發現整個事件起因很簡單,就是突尼斯一個名叫布瓦吉吉的青年,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在街上賣蔬菜水果,當財物第八次被警察沒收后,感到生活無望而自焚,由此引爆民怨,僅一個月就將突尼斯政府摧垮,此后化作“蝴蝶效應”傳導開去,也門、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一個個國家卷入其中,至今尚無結束跡象。不能說這些國家的民眾訴求有問題,也不是說民眾就應當逆來順受,接受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而是認為忽視了社會條件和基礎,在理想主義基礎上采取了非理性表達方式,結果只能走向初衷的反面。由此帶來的災難只有由民眾承受,苦果只能由民眾自己吞下。
其二,從國民性和文化心理分析,中國擁有強烈的非理性表達的社會基礎?;蛟S來得尖刻,但仍不得不作出這樣的判斷,中華民族生性溫和但理性不夠,蓋其中之原因,在于幾千年封建統治推行的是愚民政策,導致了民眾缺少獨立思考能力,這一點與經歷了文藝復興的西方國家比較更突出。順民在封閉的社會確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社會穩定,但順民不經過啟蒙,不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直接進入開放的社會,必將因無法承受個人權力急劇放大而失控,或被操縱,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感性替代理性的暴民。再加上中國的文化不是一個妥協的文化、協商的文化,而是“勝者王侯敗者賊”、“贏家通吃”的價值觀盛行的文化,這就導致矛盾產生后無法化解,只能累積直至總爆發。這就是西方有學者評價中國一直處于歷史的童年,或在起點上輪回的重要原因。其實,看一下中國近代以來的義和團運動暴民化,五四運動中的過激現象,再到“文革”和“89風波”的異化,很容易發現其間的非理性表達問題。尤其不久前的釣魚島爭端,抵制日貨聲聞全國,在愛國的旗幟激情燃燒,然而你很難看到誰把自家索尼、夏普電器搬到大街上砸掉,所砸掉日貨只是別人的汽車和商店,其間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