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一般分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五種。祭招天地宗’廟社稷屬吉禮。明清時每年有四十五定祭。“夏至”祭地是其中之一,且排列第二。所以當時祭地的規格很高,規模很大?;实墼剦瘯r設“法駕鹵簿”(即由2000多人組成的儀仗隊。乾隆十三年前稱“大駕鹵簿”)。由東華門至地壇實行全線戒嚴。調動十余萬官兵于沿途街道左右途巷設置布嬸,步軍、護軍之官兵面幛而立。老百姓只能小心冀冀地從門縫里偷看。
“夏至”前兩個月就開始整修齋宮,前什五天太常寺(禮儀機構)開始典儀的具體準備。前十天到天壇神樂觀南面的犧牲所閱選祭祀用牲(犢、豕、羊、鹿等)。前八天開始整修迎送神位的風亭、龍亭(轎子),抬至皇抵室階下。前五天,內務府發告示,通知祭祀及齋戒日期。前四天進齋戒銅人,前三天,皇帝與參加陪祀的王公、文武百官開始為期三天的齋戎生活。規定此期間不理刑事、不宴會、不飲酒、不茹葷、不祭神、不掃墓、不問疾吊喪、不聽音樂、不入內室。前二天,由大興、宛平兩縣派廚役290人,打掃壇內上下庭院各處,準備祭器用具等。
前一日子時行宰牲儀式宰殺犢、豕、羊等祭牲。是日五鼓陳設香案、祭器、樂器、壇內上下燃炬明燈,將各神位由皇祗室請安于祭壇上各相應神座上。祭祀時辰是卯時(即凌晨五至七點鐘;后期改為黎明)?;实塾诿畷r前一刻由齋宮出發(若不在壇內齋宿,則于祭前六刻由宮內出發,黎明前到達壇內,至具服殿休息更衣),身穿明黃色祭服,由北欞星門入,登壇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