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過,北京人便開始春游活動。賞玉蘭即是一項。玉蘭花那潔白厚實的花瓣,芬芳撲鼻的香味確實是誘人的。
因為玉蘭是南方植物,明清時代隨著園林建筑的興起,它也被移植到北京來,而且多在西山一帶。人們熟知的是頤和園的兩棵玉蘭。每年清明一過,人們便開始成群結伴到樂壽堂去,那時沒有公共汽車,有坐轎的,騎驢的,更多的人在西直門溜溜地向西□邐走去。 兩棵玉蘭兩種顏色,白玉蘭沒有開謝,紫玉蘭就向人們展開它那淺紫色的小碗了。人們圍著兩棵玉蘭,仰首觀賞,不忍走開。其實北京更有名的是大覺寺的玉蘭。
大覺寺建于遼咸雍四年(1068年),起初叫清水院,明宣宗時重修后改名大覺寺。那里流水潺潺,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大覺寺有兩棵玉蘭,南邊四宜堂的那棵傳說是明朝遺物,直徑尺余,并不高大,姿態動人,花朵似乎也瓣大香重。難怪年年清明前后人們絡繹不絕地去賞花。出四宜堂,進北小院,還有一棵玉蘭,那是清代種植的了。花開得較明玉蘭要茂盛,但風姿稍遜。大覺寺還有千年銀杏、遼代古碑,完全是值得一游的。
記得40年前玉蘭花開時節,曾和友人去過一趟大覺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友人趙光華是園林專家,他告訴筆者北京最古老的玉蘭就在大覺寺附近的城子山中,那里有小園林,不知是明代哪位貴族留下的,群山中隱約可見亭臺樓閣,院內竟有兩棵玉蘭,用鐵柵欄圍繞著,比大覺寺的玉蘭粗,長勢良好,因為地處窮山僻壤,鮮為人知,所以沒有人去打擾它,樹長得反而更好。其實,故宮也有兩棵玉蘭,深鎖院內,平時不開放,因此很少有人知道。
賞玉蘭要掌握氣候,去早了花尚含苞未放,去遲了又凋謝闌珊。加以北國風狂,好端端的花,有時一夜風起,第二天就碎玉滿地。所以要選好時機觀賞玉蘭是不容易的。近幾年來長安街北側已種植一行玉蘭,開得很茂盛。今后北京人賞花不用跋涉郊外,也不要擔心氣候的變化,沿著紅墻踟躅,就可以賞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