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涼面來歷 夏至吃涼面還是入伏吃呢
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調整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夏至這天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條,山東人吃面條要過涼水,俗稱過水面。夏至北方吃打鹵面和炸醬面,南方吃的面條品種就比較多了,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
夏至吃涼面還是入伏吃呢?
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這一食俗也流傳至今。夏季受涼后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夏至前后是麥子豐收、新面粉上市的時候,新鮮面粉里的營養成分較高。過去,人們在這個時候多吃面,一方面是慶祝豐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條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成分。
夏至吃涼面的做法:
材料:面條,辣椒碎,雞蛋,豆瓣醬
做法
1、煮鍋加水,把面條煮8分熟,然后燜熟。
2、炒鍋放一點油,炒雞蛋,加入豆瓣醬。
3、面條放碗里,倒上雞蛋醬,再灑上辣椒碎即可。
打鹵面的做法:
主料:面條(標準粉)300克,香菇(鮮)70克,香干40克,豬肉(肥瘦)250克
調料:豆瓣10克,大蔥5克,姜5克,大蒜(白皮)5克,醬油5克,淀粉(豌豆)5克,醋3克,雞精2克,白砂糖5克,植物油15克
步驟:
1、香菇、豆腐干、慈菇和蔥、蒜、姜均切成細粒;
2、豬肉剁碎;
3、濕淀粉、醬油和白糖兌芡待用;
4、豆瓣剁細;
5、鍋內放油燒熱,先后放豆瓣、蔥、姜、蒜、碎肉、香菇和豆腐干、慈菇翻炒出香味,加高湯;
6、改中火燒沸后加兌好的濕芡和雞精,稍加攪拌即成醬湯;
7、另煮面條,食用時加入做好的醬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