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少林流派“攔手門武術”由李金剛、封水伯等人于1650年創始于天津大直沽天妃宮,至今已有350余年的歷史。攔手門武藝是中國武林,也是天津地區久負盛名的優秀傳統武術項目。講究練養相兼,內外雙修。在我國武術運動中屬于長拳類,按傳統流派分屬于少林派攔手門。風格獨特、實戰性強。練習攔手武術之人,目前遍及全國,尤為天津河東人較多,上海次之。
攔手門武術基本功有十三太保和十個大架練氣增力,以及抖桿子、抓壇子、擰棒子、跑板子、蹲坑子、打木樁、磋沙子等。另有母拳四套可單練也可對練。兵器有大槍、花槍、春秋大刀、樸刀、方便鏟、棍、單刀、雙刀、單劍、雙劍、短棍、大小梢子、流星錘、甩頭一指、十三節虎尾鞭。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載:攔手門的武術招法簡捷實用,氣勢雄壯,勁力渾厚,功底扎實,招法清楚,步活樁穩,結構嚴謹。注重臂、腿、腰、樁的基本功訓練。打法講求刁、滑、毒、疾、突;要求以氣催力,以攻代守,上下互助,內外合一。手法有纏、崩、按、搖、斬、攔、戳、抱、撕等,以攔為核心。腿法有進、撤、閃、滑、插、碾等。另有三種氣功功法:童子功、凝神養氣功、丹道呼吸功。
自上世紀30年代至今,各代傳人多次參加全國和地方的武術比賽,并多次榮獲冠軍等獎項。2002年,組建了“津門攔手拳研究會”,不斷挖掘整理該武術項目相關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