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黃歇
黃易的《尋秦記》在許多網(wǎng)站武俠小說榜上排名都比較靠前,而一些人對戰(zhàn)國歷史人物的印象難免會受到小說的影響。在《尋秦記》中,春申君黃歇完全就是一個陰險狡詐、荒淫無恥的政客,那么,歷史上的春申君,真是這樣一無是處嗎?
黃歇,戰(zhàn)國時期楚國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qū))人。錢穆、金正煒、楊寬都認為他是楚頃襄王的弟弟。他游學博聞,能言善辯,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于世。他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公元前272年,秦昭王派白起聯(lián)同韓、魏聯(lián)軍進攻楚國。楚頃襄王派黃歇出使秦國。黃歇上書游 說秦昭王,說秦楚兩強相爭,必會兩敗俱傷,給韓、魏、趙、齊以可趁之機,不如秦楚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付其他幾個國家。秦昭王被說服,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 派使臣給楚國送去厚禮,與楚國締結(jié)盟約,互為友好國家。之后,楚頃襄王派黃歇和太子熊完入秦為質(zhì),這一去就是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 不放熊完回國。黃歇知道秦相范雎和熊完關(guān)系不錯,于是向范雎說道,楚頃襄王很可能就此病死,而熊完回國后一旦即位為楚王,必定會感激秦國;反之,如果秦國 不放熊完回國,用來要挾,楚國必定會另立太子即位,必定仇視秦國,熊完作為人質(zhì)的價值也沒有了。范雎將黃歇的話轉(zhuǎn)達給秦昭王,秦昭王讓熊完的師傅回國探聽 頃襄王的病情,準備得知詳情后再做打算。黃歇擔心事久生變,覺得頃襄王一旦病故,把持楚國朝政的王室宗親陽文君必定會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樣熊完就沒有 任何機會了。于是,黃歇讓熊完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得以出關(guān),而他自己卻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為借口謝絕訪客。等熊完走遠了,秦國沒辦法再追到 時,黃歇才向秦昭王說出實情,秦昭王大怒,想讓黃歇自盡。范雎勸道,熊完即位后,必定會重用黃歇,不如讓黃歇回去,以表示秦國的親善。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 意見,因而將黃歇送回了楚國。
熊完隨后即位,即楚考烈王,任黃歇為令尹。長平之戰(zhàn)中,趙國因中反間計大敗于秦軍,被坑殺40萬人。趙平原君向楚國求救,楚考烈王知道事態(tài)緊急,于是棄秦楚兩國的盟約不顧,派遣春申君領(lǐng)兵,與魏軍一起救援趙國。三國聯(lián)軍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任命荀況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通過援趙滅魯,黃歇的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國重新興盛強大。而黃歇也大肆招攬門客,最多時達到3000多人,在戰(zhàn)國四公子中是最多的。
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國,同年,寄居在西周國的周赧王死去,作為天子之國的周朝不復(fù)存 在。前249年,秦莊襄王即位,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又帶兵滅掉東周國。前242年,各諸侯國擔憂秦國吞并中原的勢頭不能遏制,于是互相訂立盟約,聯(lián)合起來 討伐秦國,并讓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春申君當權(quán)主事。六國組成合縱聯(lián)軍,由黃歇任命龐暖為聯(lián)軍主帥,六國聯(lián)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境 內(nèi)),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guān)應(yīng)戰(zhàn),六國聯(lián)軍戰(zhàn)敗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戰(zhàn)失利的罪責歸于春申君,從此開始冷落黃歇。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國舅李園想趁機取代黃歇的地位。于是,他暗中豢養(yǎng)刺客,在楚考烈王病故后,搶先入宮,埋伏于棘門,趁黃歇入宮吊唁時將其刺殺。隨后,李園又將黃歇滿門抄斬。同年,熊悍繼位,是為楚幽王,李園取代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
黃歇一生,為楚國的發(fā)展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一旦兵敗函谷關(guān),就變成替罪羔羊,遭 到冷落。而考烈王一死,又慘遭刺殺,身首異處,禍及家人。更可悲的是,如今許多人認為,戰(zhàn)國四公子中,最無能的便是黃歇。他的聲譽,尚不及雞鳴狗盜的孟嘗 君。不知他泉下有知,可會為自己激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