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南的峨山、新平、元江、金平一帶,彝、傣、漢等族人民,適應當地建筑材料的條件,世世代代修建土掌房居住。這種房屋主要材料是土、木。一般蓋兩層,下層是豬、牛的圈舍,上層是人的居住和生活區,樓面和屋頂是用土筑的平頂,可做曬場和涼臺。后來,很多人家逐漸把下層作為廚房、食堂和會客的地方,住房、倉房設在第二層上。這種房子冬暖夏涼。酷夏夜晚,很多人到屋頂去乘涼、睡覺。清風徐來,蚊蟲回避,十分愜意。
這種土掌房根據人口的多少,有大有小。大的有天井、院落,成四合院,也有成∏形。樓上當面是敞開的。假如是依山而建的土掌房村落,毗連櫛次,層層疊嶂,遠遠看去,象一座雄偉的五、六層大廈,有人驚奇的贊譽這是一座小巧的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