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萬壽山昆明湖”碑人們走進寺廟,往往可以看到石造的碑碣立在大殿的前面,這種碑碣簡稱為“碑”,是專門記載與廟有關的事跡,如寺廟的歷史,修建的經過,建廟、修廟出錢出力的人名等等。在規模較大和歷史悠久的寺廟里,這種碑還不止一塊,有時還把重要的石碑立在專門建造的碑亭中加以保護。
碑既然成為記事的一種形式,它就不僅在寺廟里,而且還出現在其他需要記事的地方。清朝乾隆皇帝在巡視沈陽故宮時,加建了一座專門儲放四庫全書的文溯閣,并且在文溯閣的旁邊特別建造了碑亭,亭中立碑刻記著建閣的經過。在河南永成縣北郊的芒碭山,有一塊名為“日月漢高祖斬蛇處”的石碑,據《史記》記載,一日漢高祖喝了酒率眾將士夜行至此,走在前面的下臣報告說前有大蛇擋道,高祖說:“壯士行,何畏”,拔劍把路上的蛇斬殺了,蛇的鮮血流滿地面,因而在這里長出一片紅色草地。后來有人路過此處,見一老婦在哭訴:“我兒子是白帝之子,變成蛇擋住了大道,被赤帝之子殺了”,說完即消隱不見。后來漢高祖當上了皇帝,就在當年斬蛇處立石碑以資紀念。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為明代所立,碑上專門刻記了這個歷史故事。
碑除了記事外,也有專門記人的。河北沙河縣有一座唐代的“宋璟碑”,宋璟為唐代政治家,曾擔任過尚書、右丞相等職,死后歸葬家鄉,此碑立于唐大歷五年,為大書法家顏真卿撰寫的碑文,字體氣勢豪邁,所以特別有歷史和藝術價值。河北唐縣有一塊“六郎碑”,是后人為紀念宋代將領楊延昭鎮守三關的功績而建立的,碑立于當年六郎伏兵大敗遼軍之處,用石碑來頌揚某人的功德,使之流芳后世,這就是“樹碑立傳”。還有一類專門為某地或者某處題名的石碑。清乾隆十五年在北京西郊修建了清漪園,將原來的甕山和西湖定名為萬壽山與昆明湖,第二年特地在前山腰上立了一座巨石碑,上刻題名“萬壽山昆明湖”,碑后面還刻記了修清漪園的經過。石碑上除了刻文字外,還有刻像的,稱為“造像碑”,主要立在寺廟里,碑上往往刻畫佛、菩薩、弟子、天王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