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 殺降是一種很有效的打擊敵國的手段,但是,很多時候,會直接導致人心盡失,造成嚴重的后果。秦趙長平之戰時,秦將白起因坑殺40萬趙軍,遂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而54年之后,項羽領諸侯大軍攻向秦國腹地,又在新安坑殺了投降的秦軍20萬人,卻落得失卻天下人心,被后世指責其殘暴不仁。
《史記·項羽本紀》描述這段歷史時說,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這些投降的秦軍擔心諸侯軍一旦不能戰勝,秦國將會殺光他們的家屬,所以抱怨當初帶領他們投降的主將。一般來說,其實這也算正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事情壞就壞在隔墻有耳,諸侯軍很快就知道了他們的議論。
《史記·項羽本紀》說:“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
項羽得到報告后,就找來英布、蒲將軍商量,最后大家拿定注意,認為軍中的秦國降軍太多,一旦入關之后,假如他們和關內的秦軍聯合,反戈一擊,將會給諸侯聯軍造成巨大的麻煩。于是,項羽命楚軍在深夜坑殺20萬秦國降軍于新安,除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3人外,其他降卒一律活埋。
項羽的殘暴,導致其失去了人心。向來那些成功的政治家,都把收買人心看得無比重要。與項羽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才入咸陽,便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很簡單的幾條,不僅收買了秦人的心,也收買了天下人的心。人心向背,這一場仗還沒打,項羽便注定敗了。人心所向,劉邦雖然屢戰屢敗,但是總能卷土重來。而失卻人心,和項羽結盟的諸侯軍,頻頻背他而去,導致最后楚軍和漢軍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而諸侯軍的十面埋伏,逼得項羽最終兵敗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