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阿拉伯名“烏默爾”,意義與“崇禧、健生”吻合,名作家白先勇之父。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軍事家,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桂系”,地位僅次于李宗仁、黃紹竑。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 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白崇禧在統一廣西戰斗中表現出的卓越策略才能使他獲得“小諸葛”的雅號。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白崇禧從鎮南關打到山海 關,堪稱“完成北伐的第一人”。北伐成功后,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后,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并屢有勝果。
白崇禧膽識超人,用兵機巧百變,謀略深長,記憶力驚人,善于捕捉戰場信息,在國民黨將領中素有“小諸葛”、“今諸葛”、“白狐貍”、“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雅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國共名家看重,甚至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 然白崇禧自視過高,聰明外露,政治上短視,不能識人,北伐后壓制李明瑞、俞作豫等舊將,提拔他喜歡的胡宗鐸、陶鈞等新貴,結果讓蔣介石分化瓦解,第四集團 軍不經一戰,全軍覆滅。抗戰親自指揮的戰役如淞滬反突擊,武漢合圍第六師團,桂南會戰,桂柳會戰無一不敗,三年內戰期間對劉伯承、林彪也沒能占到上風,證 明他器小易盈,只適合當參謀。
白崇禧遇上李宗仁這個寬宏之主是他的福氣。他們兩人加上黃紹竑超級的政治謀略成就了新桂系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的輝煌。他們的分裂也造就了新桂系的沒落。劃江 而治的失敗和軍隊的丟失。使白崇禧明知去臺灣兇多吉少,但抱著從一而終,政治交代的態度,赴臺領罪,最終抑郁而死。他日常待人接物中,反對官僚架勢,反對打罵士卒,主張吃苦耐勞,禁煙禁賭,反對不良嗜好,在國民黨統治階層中是比較自守自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