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大黃魚
在江浙地區,有一種頗有點兒極端的說法——寧可賣掉棉被也要買條黃魚一嘗美味。由此足見鮮美的黃魚在人們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
黃魚盛產于我國的東海,有大小黃魚之分,它們跟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的三大海產。清明至谷雨是小黃魚的汛期,到了端午節前后則開始了大黃魚的汛期,這時的黃魚身型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了頂點,最具食用價值。因此,就時間點來說,現在的黃魚,處于最佳狀態的必然就是大黃魚了。
黃魚好吃,在于刺少,在于肉嫩。因為刺少,加工的時候不必剖腹,用筷子從口中攪出腸肚,沖洗干凈即可烹制,吃的時候也少了擇刺的麻煩。肉質的特點也很突出,呈大蒜瓣狀,極其細嫩,只消用筷子輕輕一撥,肉骨即分離,抿上一口,舌頭舔舔就會碎的感覺。但是要說哪個部位最好吃,擅吃魚的寧波人有句老話一語道破:“鰳魚吃鱗,米魚吃腦髓,帶魚吃肚皮,黃魚則是吃嘴唇和下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