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節日又稱收獲節或豐收節。每年秋后擇日舉行,時間一般為三至五天。過節期間還舉行盛大的歌舞集會,以拉手舞最為流行。舞時參加人數不限,少者三五人十幾人,多至數十人或數百人,形式活潑多樣,唱詞有歌頌祖先贊美英雄的,有慶賀豐收、歌唱團結的,也有見景生情的即興填詞。臺灣高山族同胞當豐收季節都會舉行豐年祭,這首樂曲即描繪這樣的風格場面。樂曲開始時以弓拉弦的手法演奏古箏,營造出一種緊張神秘的氣氛;隨之低音弦樂奏出了類似宣敘調的旋律,像是祭師在宣布豐年祭即將開始;繼而一個簡單而有特色的舞蹈性旋律由笛子和柳琴奏出,其后又分別在弦樂、彈撥和全體樂隊上演奏,氣氛越來越熱烈,高潮過后進入了慢板。慢板的旋律實際上是第一段旋律轉到大調式上演奏,顯得甜美動人。舞蹈的場面再次出現并發展至高潮,樂曲在歡快的節日氣氛中結束。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但由于高山族社會是一個靈魂崇拜及祭祀盛行的社會。靈魂被認為充斥于宇宙萬物之中。從
浩渺蒼穹的日月星辰、浮云彩霞、霹靂閃電,到遼闊大地的山川湖海、飛禽走獸、蟲蛇游魚,無不具有神秘的靈魂。因此,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豐年祭、五年祭、祖靈祭、漁獵祭、矮靈祭、船祭、飛魚祭等,其中“豐年祭”是除雅美人外高山族全民性的節日。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曹人、魯凱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飛魚祭,等等。
高山族的傳統節慶通常與祭祀合一。紛繁復雜,臺灣當局倡導因繁就簡,調整合并,以上列舉的是現在流行的主要節慶。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游藝活動等。
臺灣高山族支系排灣人的傳統祭祀節日,排灣語稱“瑪勒烏克” ,又稱迎神祭。每隔五年舉行一次,在農歷九月擇日舉行。
五年祭,為排灣人奉送神靈的儀式。傳說,排灣人的祖靈,每五年來探訪子孫一次,為了感謝祖先保佑他們的幸福生活,每隔五年要舉行一次祭祀活動。節日之前,部落男子要刻畫神牌,制作長矛;女子則要釀酒,制神衣。祭祀這天,人們都要穿上民族盛裝,去祭場參加奉送神靈的儀式,祭后,集體飲酒歌舞。最后,各家還要送神牌、長矛等到部落首領家里。祭司作祭以后,選取其中精美的祭品,將它們丟棄到村外,以示送神。
節日期間有兩項大活動:一為刺球賽,一為舞會。刺球賽之前部落中所青年人要進山砍竹,在家門口插竹行祭,以驅除惡臭。然后廣場上搭一座平臺,準備刺球賽用的球。最早以袖子為球,后來演變為藤編的球,用麻線與藤皮編成,大小如藍球,中心系有一根繩子。刺球在平臺前的廣場舉行,屆
時部落全體青年男子都要盛裝參加。他們手持長約六米、頂頭很尖的竹竿,列隊站在臺前,由為首的長老將球拋擲于空中,眾青年各用竹槍向球刺去,每刺中一只球,圍觀的人們都要熱烈歡呼,以刺中次數最多者為優勝。刺球賽意在效仿祖先刺殺敵人的英雄事跡。比賽畢,進行舞會和宴歡。由本村頭人邀集全村青年參加。在節日期間,每年青年都在自己身上帶來茅草結,以驅除惡靈。
五年祭又是成年儀式的最后一項活動。祭儀十分隆重,由女巫師及男司祭率領子裔在祖靈屋前獻供,先祭拜天地男女神,創造宇宙之神,自然神,精靈、妖怪和山、水、風、火、谷等神。儀式莊嚴肅穆而虔誠。接著,開始盛大舞會,由全村社男女穿上民族盛裝,踩著古老的舞步,隨著歌聲和鼓的節奏,繞成一長排蛇形隊伍,一圈又圈地回轉,象征著排灣人的祖先圖騰“百步蛇”的再現,氣勢磅勃、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