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為什么吃面條 大年初二吃面條的由來
大年初二吃面條,其寓意為條條順,意喻著一年順順當當。正月里吃面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隔年面流行于陜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搟好面條,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余。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
面條怎么煮更好吃
1、煮面條時可以在水中加一湯匙食用油,這樣面條不但不會粘連,還能很好地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如果再在鍋中加少量食鹽,煮出來的面條則不會糊爛。如面條的堿味較重,可以在下面條時加點醋進去,堿味就會變淡。
2、面條加鹽不要加太早。很多人習慣在煮面條的時候加鹽,但是發現這樣的方法煮出來的面條有時候會有點苦味,難以入口。其實,苦就是因為過早的加入含碘的食鹽在做怪了,鹽在面條快熟或是熟后加入就不會苦了。其實,煮面條是否加鹽并不重要。因為掛面本身在制作的時候,鹽分已經夠了。
3、水準備煮沸就可以下面條了。不少人習慣在水完全沸騰的時候才下掛面,其實這個時候煮出來的面條往往沒有很有口感。建議你下次可以嘗試在水剛剛開始冒泡準備沸騰的時候就把掛面放進去,這樣掛面可以經歷水溫的變化,更容易煮出口感煮出韌勁。
大年初二要吃什么
1、開年飯
大年初二又稱為開年,這一天要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寓意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廣東人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開年與新一年的運情,有很大關系,因此,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肴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
2、發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還邊吃邊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
3、餛飩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4、餌塊
鳳羽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餌塊,雷打不動。當然了,這餌塊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甜味的,一種是咸味的。吃甜味是無可奈何,因為這一年家里沒有殺年豬,沒有什么可以用來煮餌塊的好肉食,加上頭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豬殺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開始在灶窩里燉的那一大土鍋肉食,就是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餌塊準備的。
5、面
民間諺語說了: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大年初二要干什么
1、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這一天中國各地的漢族都有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的習俗。所以,許多已經嫁人的,到了大年初二,都會帶著孩子和老公,去拜丈母娘和丈人的年?;啬锛业呐畠罕仨殧y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飯。
2、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不論拜哪路神仙,有的信奉的人,都會在家供一尊佛像,每到初一十五,都會一早起來上香,保佑自己生意或者家庭都能平安順利。
3、四川、福建等地有大年初二上墳的習俗,長輩們帶著晚輩找到祖先的墓地,供奉祭品、懷念先祖,繼承家族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