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便是其中之一。清明前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為逝去的親人祭拜。除了祭祖掃墓,清明節還有踏青出游等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哪些以及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我國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相傳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興起的。
春秋時期還未成為晉文公的重耳被人追殺,四處逃難,饑寒交迫。隨臣介子推為了挽救重耳,毫不猶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湯給重耳喝下,重耳知道后感動不已。
十幾年后,晉文公封賞功臣偏偏忘記了介子推,直到后面才后悔不已。但是介子推彼時已經隱居于深山老林之間,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放火燒山,企圖逼出介子推。
后來介子推被發現,但是已經抱著他的老母親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這一天為“寒食節”。隨著時代的變化,寒食節跟清明節漸漸合并。
清明節的習俗上墳掃墓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
吃青團
做青團的主要原料就是“清明菜”,這種美食做法很簡單,這里不再贅述。吃青團不僅能預防疾病,而且青色代表有活力、長壽,寓意著一家人健健康康。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戴柳
清明戴柳,有將柳枝編成圓圈戴在頭上者,也有將嫩柳枝刮結成花朵而插于頭髻者,還有直接將柳枝插于頭髻者,有辟邪功用,后世又有“紀年華”之遺俗,表現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清明節的禁忌有哪些1.不要在墓地旁拍照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拍照留戀,拍風景還好,但是一定不要拍到墓穴,在墓穴旁拍照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是非常不吉利的,會影響個人的運勢。
2.盡量不要穿過于艷麗的衣服
掃墓的時候應該是嚴肅的,對于穿著來說應該莊重,過于艷麗的衣服會顯得不和諧,也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3.孕婦不能上墳
在農村掃墓往往要爬山涉水,對于孕婦的體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路上濕滑,孕婦容易不小心摔倒,再加上氣溫回升,草叢里蛇鼠蟲蟻較多,對于孕婦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此外,清明時節陰氣重,孕婦相對體虛,很容易被濕氣侵入,會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因此,清明時節一般孕婦不允許掃墓。
4.清明節這一天忌“買鞋”
“鞋”同“邪”是諧音,因此這一天買鞋是不吉利的,人們要“辟邪”而不是“買邪”,而且更不要買紅布鞋,總之就是為了“圖個吉利”。
5.放祭品時不可跨過貢品
在墳前放祭品時一定不要身體跨過祭品,這種行為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會顯得沒有誠意,而且這種行為也是對逝者的冒犯。同時也不要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墳墓設計品頭論足,這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現。
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傳統節日正在慢慢的消失。對于傳統的文化習俗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去取精華,清明節作為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這一天也是法定節假日,踏青出游或是祭祖掃墓都要做好防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