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打六九頭,窮人苦出頭
按老輩人的經驗,如果“立春”處在“六九”的頭一天,冷空氣慢慢散去,寒冷的天也不多了,等到了來年3-4月份也不會冷,也就不會發生倒春寒的情況。越冬作物能夠正常返青,早春種植作物能夠正常生長,收成好,貧苦的農民也會有更多的余糧,生活得更好。
二、春打五九尾,三月谷芽爛
這句會的大意是說,如果“立春”處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說明冬天相比暖和,冷空氣來得晚,散去的慢。到了來年小麥等起身的如果遇到倒春寒,就會發生凍害。造成大量黃苗和死苗的情況。另外,發生倒春寒對果樹開花授粉不利,以及影響早春種植的作物生長。
三、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
古代農民平時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要是年景不好,發生了倒春寒,造成糧食減產,加上沒有余糧,人們就會餓肚子,餓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出現“邁不開腿”的情況。
四、春打五九尾,家家賣耕牛
古代是農耕社會,民以食為天,發生倒春寒,田里的苗都死了。農民沒有活,又沒有糧食吃,只能把耕牛賣了換吃的。說明,年景不好,受災了。
五、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
冷空氣還沒走,出現倒春寒的情況,糧食減產,老百姓都要過苦日子,何況叫花子,要跑很遠的路才能要到一口吃的。
六、春打六九頭,吃穿都不愁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春打六九頭,氣溫正常回升了,不會發生倒春寒的情況,莊稼正常返青和種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也就不會愁吃穿。
關于“春打六九頭”的諺語很多,比如像“春打六九頭,家家啃豬腿”,“春打六九頭,喝油像喝水”等等,都是說明“立春”處在“六九頭”的年景比較好。
有朋友可能會說“五九尾”和“六九頭”只不過相差一天,怎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節氣才15天,所以,相差1天結果已經大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