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夏的古詩有哪些
1.《詠廿四氣詩·立夏四月節》唐朝·元稹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蚯蚓誰教出,王瓜自合生。簾蠶呈(上爾下蟲)樣,林鳥哺雛聲。漸覺云峰好,徐徐帶雨行。
2.《立夏》宋朝·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3.《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湫明詩也以詩定韻為十·立夏少半月》宋朝·滕岑
立夏少半月,谷雨是今朝。梅子酸著齒,麥穗長半腰。天運不暫停,又將轉斗杓。無復冬裘御,重取夏扇搖。
4.《立夏》宋朝·釋居簡
弦改南薰曲自調,縈回小篆水沉消。葉舟自打窗前過,只有楊花度小橋。
5.《立夏》宋朝·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游。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6.《四月十三日立夏》元朝·方回
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將圓。客邸淹長日,歸途逼暑天。鶯聲時一囀,蠶事欲三眠。節物還如舊,情懷自可憐。
7.《立夏日》明朝·貝瓊
江寒雨急仍北風,扣戶喜聞南巷翁。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瀉桃花紅。三月忽驚春似客,百年那得老還童。一雙黃鸝寂無語,飛過小月高樓東。
8.《立夏前偶成》清朝·繆公恩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幾何。鳥聲宿雨少,花瓣落風多。
9.《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劉邦彥竹東別墅》明朝·沈周
乍認東莊路不真,有橋通市卻無鄰。山窮借看堂中畫,花盡來尋竹主人。爛熳箋麻發新興,留連櫻筍送殘春。與君再見當經歲,分付清觴緩緩巡。
10.《二十立夏下旬猶春月也作留春詩十首·其七》明朝·郭之奇
曉岫飛煙動碧苔,初薰驟雨落黃梅。伏波巖下蛟涎滿,揭帝塘邊象跡灰。桂樹千重招恨積,漓川幾曲送愁回。且拚悵望隨春去,留著風光異日來。
立夏節氣古詩詞鑒賞
一、《山亭夏日》唐代:高駢
原文: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白話文釋義: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二、《客中初夏》宋代:司馬光
原文: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白話文釋義: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三、《阮郎歸·初夏》宋代:蘇軾
原文: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白話文釋義: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微雨后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
四、《幽居初夏》宋代:陸游
原文: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白話文釋義: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樹陰下小徑幽幽。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飛舞,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當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年?
五、《初夏》宋代:朱淑真
原文: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白話文釋義:竹子在微風中將清雅的影子籠罩在幽靜的窗戶上,成雙成對的鳥兒正在夕陽下盡情地喧噪鳴叫。在這海棠花凋謝、柳絮飛盡的初夏,只覺炎熱的天氣世人感到乏困,白晝也開始變得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