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暑最熱還是處暑最熱
大暑。作為熱的代名詞“暑”,根據程度不同,在我國古代被分成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比剛立夏時溫度要高,隨著日期的推進,也會偶有極端高溫天氣出現;大暑在小暑基礎上更進一層,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時期,同時這一時期由于降雨、蒸發緣故,空氣中濕度較大,形成“桑拿天”現象,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時期。
處暑中的“處”字,有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暑天即將結束;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所以大暑與處暑兩相比較,可以知道大暑是比處暑熱的,同時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大暑為什么那么熱?
近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每一年從夏至開始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間晝夜時差較大,白天時間13個小時,夜間11個小時,時差達2小時。
由于夏季白天長、夜晚時間短,白天獲取的熱量比夜間向外輻射的熱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氣溫積累會越來越大,已至在大暑節氣期間氣溫累積達到最大值。就是因為太陽高度角和熱量收支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大暑節氣氣溫最高。
大暑氣候特點:
大暑時節,正值中伏前后,天氣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此時也正逢雨熱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顯增多。農家在這個時期既要時刻注意暴雨侵襲,預防洪澇災害的發生,又要做好抗旱保收的田間準備工作。
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經常還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全國各地溫差不大。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這樣的農諺:“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
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民諺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邊,雨不會下過來;若閃電出現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隨著風云的翻轉撲向頭頂,那就要趕快躲避以免暴雨淋頭。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大暑期間也是臺風高發期。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的破壞力不言而喻,是夏天氣候的主角。
處暑氣候特點:
1、氣溫下降,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一個溫度由熱轉涼的天氣過渡節氣,進入處暑節氣后人們會覺得溫度開始有明顯的降低了。
2、秋老虎,處暑節氣時已經出三伏了,但是人們往往會在處暑節氣時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到了秋天的“秋老虎”天氣了。
3、雷暴天氣,處暑節氣時常有雷暴天氣,不過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主要集中在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此區域地區的人群出門前要看好天氣預報,預防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