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成山,奇景生焉。石是山的骨架,石是山的靈魂。智者樂山,說到底,是樂石!廬山風(fēng)景美,石頭天下奇。
廬山石奇在情趣上。廬山東南有座五老峰,海拔1358米,放眼望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多么有情趣的五位老人啊!一位是慈眉善目的出家老人,向佛打坐;一位是仰天放歌的白發(fā)俠士,盡吐衷腸;一位是行吟大地的滄桑詩人,詠嘆蒼生;一位是砍柴燒炭的山民大伯,驅(qū)寒送暖;一位是大河邊垂釣的漁翁老爹,獨釣逍遙。
廬山石奇在個性上。如果走進五老峰,盤巖奇石,又令人嘆為觀止。仰視峭壁,上接云天,險峻千仭,神秘詭譎;俯視石壑,深不可測,轟然杳然,膽顫心寒;平視折石,嶙峋傲骨,注目你我,一臉嚴(yán)肅。腳下身邊這些石頭,勢有陰陽,氣有開闔,脈絡(luò)條貫,五老峰下的巖石,有的如一根竹竿,有的如幅畫屏,有的如蹲守獵物的虎豹,有的如舞姿舒展的鳥兒……形象各異,個性不同。
廬山石奇在韻味上。廬山的西南有座漢陽峰,遠遠望去,高高的巖石幻化為“山”字形狀。南為紫霄峰,東北為小漢陽峰,中間的漢陽峰昂首挺立,腳踏大地,上達星辰,活脫脫如身先士卒的將軍,在左臣右相的輔佐下,率軍出征,陣勢雄偉,威風(fēng)八面。漢陽峰為廬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漢陽峰里怪石羅列,懸崖遍布,臺階山道如梯壁立,伸向云霧深處……這多像將軍布下的暗藏玄機的陣勢圖啊! 峰巔上,有一方形石臺,據(jù)說為大禹治水登臨處。而今,出征將軍立足禹王臺上,漢陽燈火,盡收眼中,決勝千里,胸有成竹……
廬山石奇在寓意上。在大天池西南側(cè)的龍首崖,拔地千尺,下臨絕壑。崖石孤懸,一石又橫亙在崖上,宛如蒼龍昂首,甚是驚險。崖下扎根石隙的幾棵虬松,宛如龍須,微風(fēng)吹來,龍須飄飛,奔向理想,義無反顧。龍首崖下游人如織,或許就是奔著那民族圖騰的深刻寓意而來吧。
廬山石奇在禪機上。據(jù)說很久以前,齊安有一個少年,在江水中游泳,經(jīng)常拾到好看的卵石。這些卵石多是紅、黃、白色,上面的花紋就像人手指上的螺紋,十分精巧,惹人喜歡。蘇軾用餅換下少年撿拾的卵石,積久也就得到298枚卵石,大的直徑過寸,小的如棗、栗、菱、芡。其中有一枚卵石像虎豹形狀,他大概是298枚石頭中的統(tǒng)帥吧。蘇軾把這些石頭放在一個古銅盆內(nèi),然后加上水,放在文案上觀賞。水中卵石璀璨發(fā)亮,形象妙不可言。這情景又恰好被前來訪蘇軾的廬山歸宗佛印禪師看見了,誤認(rèn)為卵石是蘇軾的供品。蘇軾把這些彩色卵石送給好朋友佛印,佛印便帶回廬山住所,供奉起來……從此,廬山石中又添加了一位新成員……蘇軾透過卵石感悟到,世上的東西都是空洞之物、人不應(yīng)為世事所羈絆。凡世間萬物的美丑之別,都是相比較下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假如世間的石頭都像這樣,那么現(xiàn)在看起來覺得很平凡的石頭,反而會變成“怪石”了。為此,蘇軾還專門寫了兩篇《怪石供》來抒發(fā)自己的悟道心得呢。至于有人考證,曹雪芹從《怪石供》中獲取靈感,創(chuàng)造了“通靈寶玉”的點睛之物,則又為佛印供奉在廬山的彩色卵石營造了一種文學(xué)的氛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