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黃豆,將壞的黃豆揀出來。然后泡5個小時(shí)。(應(yīng)該在2月底3月初開始做)。
2、把黃豆煮熟,烀黃豆的大約要兩三個小時(shí),需要文火。要經(jīng)常翻鍋,注意不要煮糊了,我是開鍋煮。然后攪碎,也不是特別的碎其中還有好多半顆的豆瓣。
3、將攪碎的豆子放入一個四方形的盒子,這個盒子是用來裝蛋糕的。用力的壓豆子,然后將盒子翻扣,慢慢得讓豆子滑出來。
4、將四方體的醬塊子用刀切成四分,手里少粘些水,將醬塊子的四面壓平整。醬塊子晚上放到蔭涼的地方,我放在地下室。白天放到陽光下面曬,要把每個面都曬干成一層殼,其實(shí)中間還是軟的。
5、陰歷四、五月份開始下醬。我選在端午左右,雨季之前,穩(wěn)中有升的溫度才能保證大醬里的毛霉菌正常而快速地發(fā)酵。把曬好的醬表面(有毛是正常的)洗干凈,然后弄成小塊。
6、準(zhǔn)備一個壇子,先放水,后放鹽,攪拌均勻,我們老家的規(guī)矩是1斤醬塊子半斤鹽,鹽少了不行,會壞掉。
7、用細(xì)紗布蓋上放在陽光下(這樣醬才會發(fā)酵)。需要每天用醬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訂了一塊板)每天搗(一定要),把沫子盛出來丟掉,每天弄醬會變的很細(xì)。
8、等醬發(fā)了就可以吃了,一搬在6月份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