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深秋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氣溫也在此刻到達秋季中的最低溫,在此刻一些地方出現了初霜,而霜降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來自于現在這個氣候導致的,凝結的霜花便是象征,大家對霜降又有什么了解呢?現在帶大家一起看看!
24節氣中寒露之后的節氣是什么
寒露之后是霜降節氣。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同時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時間上僅在立冬之前。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溫度驟降到0℃以下,露水凝結成霜,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者植物上凝結成細微的冰針或霜花。中國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蜇蟲咸俯。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的農事活動
霜降節氣后,冷空氣活動愈加頻繁,晝夜溫差變大。“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并不是進入霜降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氣象學中也并沒有“霜降”的概念,一般來說,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的傳統習俗
1、送芋鬼,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辟兇迎祥。
2、登高遠眺,秋季山林、高山空氣新鮮,大氣中的浮塵和污染物較少。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3、掃墓祭祖,《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并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