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氣象諺語中,通常使用冬季初的天氣來預測此冬季的天氣趨勢。例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寓意著立冬節氣當天出現晴天,那么整個冬天不但會很寒冷,而且由于降水很多,冰凌一冬難以消除。
不過還有些說法是說“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意思是在立冬節氣這天如果是大晴天,沒有下雨也不是陰天,那么冬季就會以晴天為主,雨水和降雪偏少。而如果在立冬節氣這天下雨了,那后面的雨水就比較多,要提防“爛冬”。類似的俗語還有“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重陽無雨立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立冬節氣這天有無降雨來預測冬季的降雨量是多是少。
不過古代諺語只是經驗的總結,遠未達到準確的現代預測。
立冬晴天好還是陰天好關于立冬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立冬晴,養窮人,立冬雨,一冬淋”,如果立冬節氣當天是大晴天的話,那么這個冬天有利于農民安全過冬,農民就能得到豐收之年。
這里說的“立冬”就是說的立冬節氣,也就是立冬節氣當天。“晴”,是天氣晴朗,晴空萬里,秋高氣爽。“養”說的是養育或者叫有利于,“窮人”在舊時指的窮苦農民。
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如果立冬這天出現的是晴朗天氣,就預示今年冬天氣候非常的平穩,不會出現非常寒冷的氣候,也就是代表是個暖冬,對以前農村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預兆。
在立冬這天的天氣晴朗,沒有下雨也沒有下雪,那整個冬季的雨水(雪)就比較少了,并且預示著來年會是一個豐收年,這樣窮苦人家也就有糧食吃了,不會忍饑挨餓了。
如果立冬這天出現下雨的情況,就代表這個冬天將非常寒冷,寒冷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在以前吃穿都困難的農村,寒冷的冬天對農民是非常不利的,日子肯定不是那么好過。
對于立冬節氣當天是晴天到底好不好,這要看不同的地區來分析,有的地區說立冬晴是暖冬,暖冬會出現春凍天氣。也有說是冷冬,總之,我們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