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有什么特色小吃 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馓子
馓子是一種油炸面食。青海維吾爾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圣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馓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馓子是用頭羅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烤馕
烤馕既是新疆各族人的主食,也是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更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食品,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馕的品種大約有50多種,主要有肉馕、油喀、窩窩馕、片馕和芝麻馕等。
土馕
馕的種類有很多,除烤馕外,還有一種叫“土馕”的,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見到馕,吃到馕。在如此重大的古爾邦節上,自然也是少不了它哦。
葡萄干
新疆盛產葡萄,這葡萄干可是新疆最享負盛名的特產之一,營養美味。新疆葡萄干的加工方法有二:一為在陽光下直接曝硒,制成褐色葡萄干。二為在蔭房中晾制。
抓飯
抓飯用羊肉、羊油、胡蘿卜、葡萄干、洋蔥、大米做成的風味食品,也是節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維吾爾族人將“抓飯”稱為“帕羅”,意為用蔬菜、水果和肉類做成的甜味飯。
烤包子
烤包子維吾爾語稱“沙木沙”。用羊肉、羊尾油、洋蔥(皮牙子)等做成餡心。再用面皮包成方形,放入馕坑烤熟即成。
油香
油香是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食品,是對油餅的一種特殊稱謂。當家里來了貴賓,或給孩子過滿月,過百日、割禮、結婚等,要炸油香慶賀。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等,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還要饋贈鄰里鄉親,互相品嘗,祝賀節日。寧夏回族對油香很講究,一般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凈,以保持清真。吃油香時,要用手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
古爾邦節的主要習俗
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節日前三天須備好牲靈(羊、牛、駱駝),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除。羊為1人1只,牛為7人1頭,駝等同于牛。不管哪種牲靈,均須健康強壯,外觀美麗。
古爾邦節所宰牲靈的肉通常分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Mustahabb,可嘉圣行)。
會禮
會禮是古爾邦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會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寬暢的郊野舉行盛大會禮儀式,以誦讀《古蘭》和紀念先知、贊美圣賢為主要內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會禮后進食。
中國新疆地區的突厥語系的各族穆斯林比內地穆斯林更重視古爾邦節。是日,萬人空巷,皆盛裝參加會禮,然后宰牲宴請親友賓客,并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
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也盛裝赴寺會禮,家中薰香,有條件者在宰牲宴請親友的同時,游墳誦經,緬懷先人。有些地區的穆斯林還于節前齋戒10日,故有“小爾德”(‘Id Saghir,即小節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