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閏年閏月怎么算 農歷閏年閏月的來歷
中國舊歷農歷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
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歷作為陰陽歷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歷的閏年為13個月。
公歷閏年的來歷
在公歷(格里歷)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歷把一年定為365天。
所余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而1900年不是。
什么是陰歷和陽歷
太陽為“陽”,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陽歷”;
月亮為“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自然就稱之為“陰歷”了。
陰歷——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
陰歷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于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周年所需之時間,謂之“恒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周,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陰歷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給出,朔所在日為初一,朔望月長約29天半,所以農歷大月30天,小月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