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正月十一這個日子,會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做出一些對這個日子的了解是有必要的,這是因為生活過得如何需要人們經營,從日常生活來看,分析正月十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以及影響,了解其內涵意義,是必須要做的。
正月十一日觀燈來源
正月十一日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觀燈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來源于《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這一首詩,雖然沒有著力描寫燈市的繁華熱鬧,只是概括地描寫了兩種觀燈人截然不同的境況,借以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感,并隱含著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不滿和憂時悲世的情感。以冷筆寫熱情,以樂景襯哀情,是此詞的基本特色。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時的賞心樂事,老來卻是悲涼的感受。來到繁華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點寒冷氣候,看完了燈的游人們,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上采日迎春納福
在元宵節(jié)之前送燈的習慣,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女,送燈時間一般是農歷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qū)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jié)日,有迎春納福之意。這日,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采飯。舊時的各類元宵慶祝活動也在這日前后拉開序幕。上采日有悠久的歷史,寓意迎春納福。
祭奉紫姑來年豐收
此日祭奉紫姑代表著,人們的內心祈求來年豐收的寓意,因為紫姑代表的是深受壓迫的這一類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正月十一日,俗稱請紫姑日(有的地方為正月十四)。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民間敬奉紫姑并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