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這個日子的文化是源遠流傳,作為中國人,必須重視正月十一這個特殊的節日的重要性,在這個節日到來之前,要做一些準備,以及一些了解,是人們必須要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讓自己身處于其中,體現正月十一的魅力很重要。
正月十一能不能回娘家
正月十一能回娘家,因為這一天有一個風俗是岳父要宴請女婿,所以說,在這一天是需要回娘家的,年十一是子婿日,也就代表著這一天岳父要請女婿來家中吃飯。關于這個習俗的來由也頗有淵源,首先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年初二的時候,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給自己的父母拜年送禮,在古代人眼中,有來必須有往,剛好在初九的時候,岳父家中慶祝過天公的生日,等到十一的時候,家中還剩下許多祭祀神的佳肴。
行橋頭祈愿順心如意
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橋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向彩橋涌來在行頭橋時,大家都會祈愿,希望來年能夠順心如意,愿望得以實現。大家都要采下橋頭的榕枝竹葉,并說:摘榕葉,日日有錢揸,然后拿回家里插在門楣上,以祈給來年帶來好運,可以順利的發展下去。
舞炮龍祈求好運來臨
在這一天舞炮龍,代表著新的一年祈求好運的來臨,所以,炮龍節這個節日一直以來都流傳了下來,炮龍是一種舞龍,但比常見的舞龍大,身長約40米,短的有7節,長的有11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一晚,賓陽縣都要舉辦炮龍節,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燃放鞭炮、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在元宵節之前送燈的習慣,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女,送燈時間一般是農歷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