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中的唯一一顆恒星和中心天體。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關于太陽的內容,那么,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好好聊一聊,太陽屬于哪類恒星?太陽是屬于什么恒星?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陽屬于哪類恒星
太陽屬于黃矮星,屬于主序星范疇,大約還會在主序星行列中待50億年左右。
太陽質量主要由氫組成,大約占比四分之三,剩下的差不多都是氦。太陽現在處于黃矮星階段,黃矮星的生命周期大概是100億年,現在的太陽正值壯年,大概是45.7億歲。
太陽已經大約轉化了相當于100個地球的質量變為能量,所以它已經沒有能力在紅矮星結束之后變為超新星。當太陽變為紅巨星時,它的半徑會比現在還大200倍,體積很有可能膨脹到現在地球的軌道,地球完全有可能被太陽吃掉。
我們的太陽可以稱為一顆黃矮星。每顆黃矮星的主序壽命約為100億年,在這段時間,黃矮星會透過內部的核聚變,把氫聚合成氦,當它們的氫快要耗盡時,便會脫離主序階段,其自身開始膨脹,并會脹大至原來體積的多倍,成為紅巨星,并開始燃燒氦。
位于金牛座的畢宿五,便是一顆紅巨星。當紅巨星不能再燃燒氦時,便會拋出外層的氣體,這些氣體成為行星狀星云,而內核則塌縮成高密度的白矮星。而“白矮星的質量如果達到太陽質量的1.4倍,它將變為半徑為0的天體(即黑洞)(--錢德拉塞卡)”,不過錢德拉塞卡當時還不知道中子星的存在,事實上如果白矮星的質量如果達到太陽質量的1.4倍,則坍縮為中子星,超過3.2倍,則成為黑洞。
黃矮星的表面溫度介乎5400到6000攝氏度之間,每秒鐘會把數百億噸氫聚合為氦,當中有數億噸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太陽的特點:
1、太陽,別稱為三足金烏,作為太陽系中的唯一一顆恒星和中心天體,其大約四分之三的質量由氫所組成,剩下的由氦、氧、碳、氖、鐵等等其他重元素構成。
2、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距離地球1.496億公里(9296萬英里)。太陽的核心溫度約為1500萬攝氏度(約2700萬華氏度),太陽每25.38天或609.12小時繞其軸自轉一次。
3、太陽由九個主要行星圍繞軌道運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埃及、印歐和中美洲文化都有崇拜太陽的宗教。
4、太陽是一顆中等大小的恒星,由于它的大小、熱量和化學成分,被歸類為G2矮星。根據一顆G2星的平均壽命,目前太陽的年齡估計是46億年,也就是它的半衰期。
5、太陽耀斑是來自太陽的粒子噴出,可以破壞衛星通訊和破壞地球上的電力。最強烈的太陽耀斑發生在1859年9月1日,并點燃了電報線。
銀河系有數千億恒星,太陽屬于哪個級別
太陽的質量相當于33萬個地球,體積相當于1300萬個地球,其內部核聚變每秒鐘就消耗400萬噸氫元素,然而太陽發出的光仍然不夠強,如果有一個像太陽一樣質量和光度的恒星處于距離我們約50光年的位置上,那么我們將無法直接目睹它了,因為其視星等將低于6等。
可見太陽的質量在我們能目睹的恒星中基本上可以排到老末了,那么它就是恒星中的“小矮人”嗎?卻又并非如此!如果將太陽在銀河系中的恒星進行質量對照排名,那么太陽將可以排到很靠前的行列中呢!
銀河系中有1000~4000億顆恒星,但其中80%左右都是紅矮星(太陽質量的8%~50%),10%以上都是橙矮星(太陽質量的50%~80%),也就是說如果將銀河系中所有的恒星從大到小分成100份,那么第10~20份屬于橙矮星,之后的80份都會是紅矮星,太陽將位于前10分之內,但是其位置應該在第7到第10份之中,所以太陽并非是最小的恒星,也不屬于小級別恒星,而應該算是恒星中的大個子了,畢竟質量屬于特大級別的恒星的數量是很少的。
紅矮星和橙矮星這兩個類型的恒星都比太陽的質量更小,但是正是由于質量太小,表面溫度不高,所以發出的光不夠強,我們在地球上無法直接目睹它們,其實在我們的太陽系周圍就有很多的紅矮星,比鄰星之外還有巴納德星,距離我們只有6光年,沃爾夫359星距離我們7.8光年,它們距離我們很近,但是我們不用天文望遠鏡是看不到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