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拉鏈的組成部分有鏈牙、拉頭、上下止、鎖緊件等等,許多衣服、褲子、背包、行李箱、帳篷等都會裝有。最近有些朋友來咨詢小編,拉鏈是誰發明的?拉鏈是由誰發明出來的?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趕快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拉鏈是誰發明的
拉鏈是賈德森發明的。
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鈕扣和蝴蝶結,于是開始進行研制拉鏈的試驗。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研制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并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鈕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并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拉鏈最先用于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鈕扣。
拉鏈是在1926年獲得現在的名稱的。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拉鏈的組成
拉鏈由鏈牙、拉頭、上下止(前碼和后碼)或鎖緊件等組成。其中鏈牙是關鍵部分,它直接決定拉鏈的側拉強度。一般拉鏈有兩片鏈帶,每片鏈帶上各自有一列鏈牙,兩列鏈牙相互交錯排列。拉頭夾持兩側鏈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兩側的鏈牙相互嚙合或脫開。
拉鏈組件的詳細內容為:
1、布帶tape:由棉紗、化纖或混合化纖織成的柔性帶,用于承載鏈牙及其他拉鏈組件;
2、帶筋bead:布帶邊緣用來承載金屬或塑料鏈牙的加強部分;
3、筋繩rope:指帶筋中間由多股纖維組成的繩狀物;
4、鏈牙scoops:指金屬、塑料等材料通過加工后呈一定形狀的齒牙;
5、中芯線filler cord:由多股纖維線加工而成,用于尼龍拉鏈牙鏈生產的繩狀物;
6、牙鏈chain:指連續排列的牙;
7、牙鏈帶one side zipper chain:牙鏈固定在布帶上稱牙鏈帶;
8、鏈帶zipper chain:由兩邊牙鏈帶嚙合而成鏈帶;
9、上止top stop:固定于牙鏈帶上,限止牙鏈拉合時拉頭滑出牙鏈帶的止動件;
10、下止bottom stop:固定于牙鏈帶上,限止牙鏈拉開時拉頭滑出牙鏈帶,并使得兩邊牙鏈帶不可完全分開的止動件;
11、前、后帶頭Back & forth head tape:拉鏈上沒有鏈牙部分的布帶稱帶頭,上止端為前帶頭,下止端為后帶頭;
12、插管(也稱插銷)pin separable:固定在開尾拉鏈尾端,用于完全分開鏈帶的管形件;
13、插座box retainer(應該是 pin box): 固定在開尾拉鏈尾端,用于完全分開鏈帶的方塊件;
14、雙開尾檔件two pin:一種與插管配合,用于雙開尾拉鏈上的管形檔件;
15、加強膠帶strengthened tape:用于增強插管、插座與布帶結合強度,提高拉鏈使用壽命的復合型薄片;
16、拉頭slider:使鏈牙嚙合和拉開的運動部件;
17、拉片puller:是拉頭的一個組件,它可設計成各種幾何形狀與拉頭體聯接或通過中間件與拉頭體聯接,實現拉鏈開合;(可以直接掛,和間接掛);
18、中間聯接件the connecter:聯接拉頭體與拉片的中間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