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們在摘口罩的時候,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這樣可能會感染自己。有些朋友是一整天戴著同一個口罩,這樣是不正確的。那么,大家清楚口罩一般戴多久換一次?口罩通常戴多長時間換一次?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方面有關的內容,以下內容值得大家一看。
口罩一般戴多久換一次
一般戴四個小時更換一次。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如果普通人群在普通的環境當中,一次性佩戴口罩如果沒有達到四個小時,為了節約口罩可以第二次再循環使用,但是不主張對口罩進行消毒,否則會失去口罩的防護作用。
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新使用。
公眾佩戴口罩也不必隨時換,醫務人員有嚴格規定,其他人員口罩不必用一次換一次,可以根據清潔程度使用時間適當延長。
原則上來說,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或人員密集的地方,不管是醫用外科口罩還是N95口罩都建議4~6小時就要更換。但如果是專人專用,不是去醫院這種地方,可以考慮適當延長,比如說一天換一次等。
7種情況務必更換口罩
通常情況下,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新使用。
“超期服役”將使口罩的防護效能大大降低。
若在高危場合使用,或與病人接觸后,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須丟棄;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公園、馬路、人流相對稀疏的公共場所佩戴后,可將口罩摘下,置于通風環境自然晾干后繼續使用。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
1、口罩受潮時;
2、口罩內有異味時;
3、呼吸阻力明顯增加時;
4、口罩有破損或損壞時;
5、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
6、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
7、曾使用于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
專家提醒,醫用防護口罩,如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都可以有效阻擋新冠病毒的入侵,但普通的布口罩幾乎沒用。
佩戴口罩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所以不要讓口罩成擺設。
在露天通風良好,無人員聚集且自己未生病時(與他人距離至少2米以上),可以不戴口罩,而在其他公共場合要規范佩戴。
如果佩戴時間長感到不舒服,最好的辦法是及時離開,縮短停留時間。
口罩使用
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呢?
開水燙?高溫確實是消毒的一種方式,如煮沸,而且簡便、易操作。但是使用開水燙口罩,肯定需要將口罩放置在容器或臺面上,避免不了污染容器或臺面;其次,開水燙一下,無法滿足消毒所需的持續高溫,時間也不夠,可能僅能殺滅部分病原體。因此,不建議開水燙處理。
焚燒?同樣,焚燒的原理也是高溫消毒。但是,焚燒一來會污染環境,二來會造成安全隱患,三來也沒有這樣的固定地點。因此,不建議個人焚燒處理。
剪碎后扔掉?雖然為了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回收利用而剪碎口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因此也不建議剪碎處理。
正確做法:
是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過的口罩:專家建議,無論是到醫院就診,還是看望病人,凡是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過的口罩,都請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這些口罩作為醫療廢物會由專業處理機構進行集中處置。對于疑似患有傳染病的民眾,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疑似癥狀者及接觸者:對于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癥狀的民眾,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民眾,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垃圾桶。
對于普通民眾:對于普通民眾,因風險較低,使用過的口罩可以直接丟入垃圾桶。在處理完口罩后,一定記得認真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