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已經邁入2022年了,再過半個多月我們就要迎來2022年的春節了。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們要經歷小年和臘月諸多個節日,這都是為了過年而做準備的日子。每一個臘月節日都有習俗,小年也是如此,那么2022小年有哪些習俗?2022小年的由來及習俗是什么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2022小年有哪些習俗
一、貼窗花
過了臘月二十三,便離春節很近了,挨家挨戶就開始裝飾自己的家里忙叨開了。窗花一般農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而在城市大多數都是去買窗花了,少了一絲喜悅也少了一種剪窗花的那種年味。
二、祭灶
這算是一個民間傳說了,不過現在農村很多人還是信的,于是會擺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還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當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爺只可以男性參與,女性一律是不允許的哦。
三、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四、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五、大掃除
要過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掃除一下下嘍!尤其是一年只擦一次的屋內死角一定要擦的干干凈凈,那樣才有過年的氣氛。
六、吃餃子
不知道為啥,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大概也是因為餃子可以放許多菜,制作起來省事,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更有年味兒一些吧?餃子餡兒自己隨意放,可葷可素可魚可肉,家里經濟允許全葷也可,經濟稍差都是素的也無所謂,其實重點只在于吃的是餃子,而不在內餡。
七、吃糖瓜
糖瓜灶糖,沒什么特別的講究,一般都是給小朋友們作為零食的。外面有一層芝麻,里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一般人家似乎做不出來,比較麻煩所以小孩子們能吃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2022小年的由來及習俗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關于祭灶,還有一個傳說有關,由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爐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駐一位灶神來監督考察這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小年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所以每家每戶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了。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有歡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儀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小年的習俗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后,各家各戶忙著蒸花饃。“一家蒸花摸,四鄰來幫忙”。這是展示女性靈巧手藝的大好時機,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花饃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后者花哨。特別要制作一個為供奉灶君的大棗山。
做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吃“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后,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后的第一頓鮮肉——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