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俗話,叫“熱在三伏”,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期當屬三伏天了。除了“熱在三伏”,民間還有許多關于三伏天的諺語,一般都跟天氣和農作物相關。為什么三伏天是最熱的呢,不僅跟溫度有關,和濕度也有關系。
熱在三伏的意思
我國民間有句諺語叫“熱在三伏”。意思是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兩種情況。2022年的三伏天從陽歷7月16日開始。
關于三伏天的諺語
關于三伏天,我國民間有許多流傳至今的諺語。
1、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2、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3、夏至無雨三伏熱。
4、夏至無云三伏燒。
5、夏至鳴雷旱三伏。
6、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7、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
8、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9、人在屋里熱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三伏天為什么是最熱的
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呢?三伏天,“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溫、干燥”。氣溫升高,加上雨水增多,所以累積了許多熱氣,十分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