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我從哪里來?哎嗨、吆喝;山西洪同大槐樹,哎嗨、吆喝;
這是什么歌詞?朋友們也許并不知道,但是年齡在50歲左右的農村人卻太熟悉了,雖然時光已經流逝了幾十年,但她古
老而又悠揚的曲調卻一直流傳在渭河流域的廣大農村,這就是粗獷激昂的甘谷“打夯號子”。
“打夯號子”,就是農民打夯時唱的歌,名為“號子”,實為山歌。最初流傳于渭水流域,是農民冬季治理渭河,修建
河堤打夯時唱的歌,后來才慢慢地流傳于西部的大部分地區。號子以音律舒展,層次感強,內容豐富,表現委婉,粗獷激昂
而在治河工程中獨領風騷。
“打夯號子”形式基本固定,共分為兩節。前節為“花調”,是打夯時推選的領唱人唱的調子;后節為“跟腔”,即等
領唱人唱完之后,其他人齊唱“哎嗨、吆喝”。前節內容不固定,可隨意變化,而后節內容基本固定。隨著號子一起,在工
地上形成了邊打夯邊唱歌,邊唱歌邊打夯,歌聲夯聲相互交織,夯聲歌聲節奏合一,唱中夾話白,呼中有人應的獨特風采。
“打夯號子”是激昂的。它雖流傳于民間,但歌聲帶有明顯的號召力,歌聲一起,打夯的人都要同時用力,隨著歌聲的
節奏,將夯上下抬動。如果一人不用力,則會使夯的重心偏移而致傷手腳。“打夯號子”又是粗獷的,它的粗獷,就是有近
乎固定的曲調而沒有固定的歌詞。歌唱非常靈活、非常自由,看見什么唱什么,想起什么唱什么。眼邊看,心邊編,口邊唱
,隨心所欲,不拘形式,富有濃厚的泥土氣息。詞的內容集自然景觀,自然現象,農事農活,婚戀嫁娶,地方文化,風俗風
情等古今素材于一體,形成了農村人說講故事的大匯串。
“打夯號子”具有多樣性風格。有領唱、齊唱、對唱等,可根據需要隨意改變,有時還可以由一人以歌提問,另一人以
歌回答。如果有幾個或十幾個夯,那么隨著節奏的統一,就會在工地上形成歌的世界,歌的海洋。那場面是多么的壯闊、多
么的富有詩情畫意啊!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自有一方歌。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木夯漸漸被電夯代替,但“打夯號子”這朵根植于黃土高原之上的民間藝術之花,永遠盛開在甘谷人們的記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