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是什么日子
燈節過后,新年氣氛漸漸平息,人們開始恢復勞作。俗語稱:“過了正月半,大家尋事干。”“家家撕掛樂,人人尋下落。”這都是說,新年到正月十八日便告結束,此后,農在田,士在學,工商在商號,都要開始埋頭苦干,重理舊業,或者另謀高就,所以叫作尋事做。
正月十八是干什么的?
福建惠安游大鼓
我國的文化多樣性和地區的差異性導致了在我國不同地區有很多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正月十八游燈牌,人客無請自己來。”這句俗語流傳于惠安縣輞川鎮侯卿陳氏,說的是侯卿陳氏獨特的鬧元宵習俗。知道嗎,這個習俗相傳是明朝皇帝御賜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2008年被列入惠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三元里村十八鬧元宵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但是在在廣州的三元里村,正月十五只是“小元宵”,而正月十八才是真正的“大元宵”。舞獅,唱大戲,熱鬧的歡慶活動一直延續至正月十九的凌晨,三元里村民才算歡慶完自己今年的元宵節。對于村里面正月十八才過“元宵”的這個習俗,三元里村的村民都表示,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他們都有信心將這個習俗保留下來。
廣東饒平娘娘出游
在我國廣東一帶,人們對于“娘娘”的信奉是非常多的。廣東饒平康貝村的正月十八這天,村里三娘廟的“娘娘”出游,村里每家每戶都會在家門口準備好豐盛的朝拜品,燒香跪拜放鞭炮,迎接“娘娘”的到來。出游過程中,龍騰飛舞,彩旗飄揚,鑼鼓聲震,鞭炮聲響。村里一年中對熱鬧是正月十八,最忙活的也是這一天,娘轎離去,出游隊伍過后,鄉人就可以塌實地為吃了兩餐素食的客人做葷菜了。
禁忌:
忌爭吵、罵臟話
正月里忌爭吵、罵臟話。故時民俗文化認為正月里爭吵會敗興一年,罵臟話會產生兇禍。
忌移居、忌拆換、清洗衣物
舊說元月拆換、清洗衣物,不吉。
忌理發
故時正月里避諱理發。俗說理發死舅。此為亂傳,應做“思舊”之解,是大家對以往一年的一種緬懷之情。
忌請醫師
故時,正月里忌請醫院看病,覺得此兆一年到頭必須得病。
忌宿娘家人
故時,正月里新娘子忌在娘家人留宿。走娘家時,夜里務必回到婆家。俗話云:“元月不空房子”。直至二月二日(土地公華誕)后才可公開。
忌遇殯儀
有的地區風俗習慣正月里忌遇殯儀事。遇之則認為不吉,主此年之內有災難來臨。
但有的地區以遇殯事為好意頭的,蓋因“棺”與“官”楷音,“材”與“財”楷音,有“好彩頭”可討,主“晉升”“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