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小米note魅族mx5拍照對比評測,發布了Meizu的新年度MX5和華為榮譽7。由于時間已經臨時,梅蘇甚至開車去了榮譽新聞發布會,以接手并撤離參與者。這是相當喜劇的。
在2015年小米note魅族mx5拍照對比評測,隨著智能手機的整體收縮,華為和魅族都是性能良好的制造商。價值約2,000元的產品也是中型產品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制造商非常重視它,并付出了一定的精力。但是,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我們看不到太多的亮點。
也許是因為智能手機多年來使我們在美學上累了,但是制造商缺乏創新也是一個大問題。
1。無法與上一代分開的產品
智能手機是一種集成產品,核心組件來自外包。甚至可以單獨設計CPU的華為仍然是ARM的公開版本。
根據ARM的路線圖,上一代是A15/A7核心,A17的改進版本從中間出來。然后,這一代應該是A57/A53的核心,并具有自然的性能升級。
Meizu上一代的2,000元產品MX4使用MT6595 Core,即A17核心,其性能和功耗也不錯。除了不支持64位外,它還是非常出色的核心。
華為榮譽6中使用的Kirin 920具有A15/A7架構,其性能也很好。
但是,當涉及到這一代產品時,Meizu以前的MTK并未遵循ARM路線,并遵循A57/A53路線,而是選擇了A53的高頻和低頻的組合。
因為在當前過程中,A57太熱了,盡管其性能很高,但通常需要降低頻率。 MTK無法獲得先進的技術,因此它選擇了A53的性能較差,但產生低熱量。
因此,Meizu的MX5只能使用相對較弱的A53。盡管試圖增加頻率,但與上一代的MX4相比,Meizu MX5尚未改善。
同樣,華為無法獲得最新技術。在當前的過程中,華為基林選擇了與MTK相似的途徑,結合了高頻A53。
結果是,與Honor 6相比,Honor 7并沒有提高性能,但其功耗有所提高。
我們知道上一代的主流產品是Snapdragon 801,其性能和功耗良好,許多制造商都采用了此芯片。
讓我們比較性能,并使用GeekBench3的單線程跑步分數來查看。 ARM當前的高性能和高功率A57在當前過程中約為1,300點,代表小米注釋,Nubiaz9和即將到來的OnePlus 2 Generation。三星具有14nm的過程,可以增加頻率,三星Note4可以運行至1,400點。
上一代A15高頻和Snapdragon 801高頻可以在1000-1100分鐘左右運行,并且A17必須稍高。
昨天發布的Meizu MX5和華為榮譽7只有900-1000分,即使他們努力將A53提高到2GHz以上的高頻。性能沒有太大差異。
2。缺乏創新的其他功能
Honor 7提到了自己的創新,包括指紋識別,藍寶石鏡頭,金屬盒和快速充電。
Meizu MX5甚至制作了三星Am-Oled屏幕,以告訴您有關它的信息。
這些東西去年甚至幾年前都出現在手機上。現在,他們仍在新聞發布會上被淘汰,這僅表明制造商真的無法想到新事物。
幾天前,Gionee的新產品發布會至少具有6,000mAh超大電池,而1.2億像素超級像素鏡頭可以視為一種創新。
讓我們看一下蘋果的新聞發布會。他們本身直接開發了CPU架構,并且不用使用ARM公共版本來打擾。對方的geekbench3命中1,600點。
盡管三星建筑是手臂,但它具有14nm的過程,其性能是Android中最強的。
您無法學習蘋果和三星的高科技。至少您可以學習Gionee和Vivo,并大驚小怪電池壽命,相機和音頻。核心技術缺乏創新,其他功能并不努力。
對于老用戶,他們確實找不到升級的動機。
3。進入上游工業鏈
隨著工業鏈的透明度,移動電話制造商的創新確實變得越來越困難。您可以購買的東西也可以由您的競爭對手購買,而且價格幾乎相同。最終結果是產品幾乎相同。它是徽標和外觀,UI不同,并且可以閃爍UI ...
蘋果具有iOS的獨特操作系統,但蘋果沒有自支持。
他們盡早購買了一家處理器設計公司,并設計了自己的處理器,這與市場上的其他制造商不同以生產產品。
三星已經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連鎖店,并且其自己的手機可以使用最新技術和最快的存儲空間來使機器國王在Android中。
中國制造商必須突破創新的瓶頸,并晉升為上游工業鏈。
最近,華為,SMIC,高通和比利時研究機構共同開設了合資企業來開發新的CPU制造過程,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如果華為現在擁有14nm或16nm的技術,則可以使用像三星這樣的A57/A53核心與競爭對手擴大差距。
Meizu目前有點弱,無法延伸到上游。但是,梅祖的競爭對手小米已經開始開發芯片。除了投資Lianxin外,它還招募了前高通執行官Wang Xiang先生,這是正確的方法。
實際上,上游擴展并不一定意味著CPU是必要的。相機鏡頭,CMOS,音頻DAC,屏幕,電池...和一個或幾個項目是獨家功能。
只有擴展到上游工業鏈,我們才能突破創新的瓶頸,使特征并增加價值。將來,中國制造商應在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