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年有一段時間是三伏,這段時間是非常炎熱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那么,下面就來看看,初伏是什么節氣?初伏是屬于哪個節氣?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伏是什么節氣
初伏不是節氣,初伏是三伏天的前10天的統稱,初伏離小暑節氣最近,它的日期是由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初伏就是說真正的暑天要開始了,而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至夏至后第四個庚前一天這段時間。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時間是10天。其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
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初伏養生三則:
1、補鉀:一到天熱,出汗多,這個時候要補鉀,可以多吃點香蕉。也需要及時正確地補水,平時最好手邊常備一瓶水,隨時補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
2、少怒: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燥熱的夏天,特別愛發火。這種情緒的不穩定很危險,可能引起疾病突發。所以夏日養生很關鍵的兩個字就是少怒。
3、護心:中醫認為,一年之中,夏天是心最累的季節。夏天養心,最關鍵的是要護好心臟。首先避免過熱和過涼,頂著烈日在街上行走,整夜開空調,冷熱環境的交替,很容易在短時間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也很容易引起心臟的不適。
三伏的定義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土、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環。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時間依據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推算,要從“庚日”開始算起。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傳統算法“三伏天”是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后第二個庚日結束。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高熱”,因為三伏天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風的潮濕造成了小暑至處暑三伏天期間濕度大,這種天氣出現在我國南方地區。
適合三伏天的運動
1、走路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方式莫過于走路了。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
傍晚走路最佳。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跌倒。
走路最好選擇遠離馬路,選擇有樹的地方。走完后最好是微微出汗的狀態。
2、游泳
三伏天最好的運動是游泳,游泳不僅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而且惠及體內的臟腑,如心、腦、肺、肝等,特別對血管有益,被譽為“血管體操”。
游泳時間很重要,每次游10分鐘至半小時,每周大概兩三次即可。三伏天早晨的水溫較低,入水前要充分用冷水擦身,以使身體適應冷水的刺激,防止抽筋等意外的發生。盡量不要在晚上10點以后游泳,不然的話過于興奮會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