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隕石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天外來物,它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石隕石、鐵隕石與石鐵隕石。那么,隕石是石頭還是鐵?隕石是屬于石頭還是鐵?隕石和石頭的區別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隕石是石頭還是鐵
隕石是鐵,不是石頭。隕石一般是鐵構成,而且是純鐵。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于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戈巴隕鐵,重約60噸。
隕石和石頭的區別
區別一:密度不一樣。
隕石主要是來自于小行星帶的石質、鐵質和石鐵混合的物質,所以隕石也被稱為隕星,而隕石的密度是3到3.5之間,而隕鐵的密度是7.5到8之間,隕鐵石的密度則是5.5到6之間,所以隕石的密度是高于普通的石頭的,在現在全世界收集到的四萬多塊隕石中,最大的隕石重1770千克,現在這個隕石樣品屬于中國。
區別二:表面不一樣。
隕石的外表有一些外表熔殼,這是隕石在降落中和大氣摩擦而產生的,而且隕石的表面會有氣印,就好像手指按下的手印,石頭的表面不存在熔殼和氣印的。
區別三:比重不一樣。
鐵隕石的比重為8克/cm3,遠遠大于地球上一般巖石的比重。球粒隕石由于含有少量金屬,其比重也較重。
1976年的隕石雨同樣發生在吉林
火流星劃過天空,發出光亮,瞬間亮如白晝。這個現象讓不少網友十分驚嘆。這是火流星空爆現象。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后,與大氣摩擦生熱燒蝕,內外溫差大會發生空爆,爆炸會產生火流星現象,同時造成流星體瓦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監測結果顯示,此次墜落事件共發生了四次空爆,每次空爆都會使流星體飛行軌跡發生改變。
網友最關心的問題是,現在尋找到疑似隕石了嗎?吉林市博物館隕石部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找到。作為公立的隕石博物館,他們工作的重點是科考,不是“獵隕”??瓶脊ぷ鞣謨蓚€階段。一是用5-7天的時間進行密集的走訪、搜尋,初步鎖定隕落區域,收集整理好各種資料、數據。如果這期間沒有找到,說明隕星燃盡或落入無人區,長期的搜尋工作要靠志愿者;二是隕石被發現后,再派人進行實地測量,勘驗,完善科考數據與模型。
事件發生后,吉林市博物館方面派出了兩批隊員展開實地考察。通過獲取第一手資料,綜合分析目擊者訪談和現場監控錄像后,確定了火流星的飛行軌跡和隕落區域,后經證實,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數據相吻合。目前火流星現象對當地居民影響不大。預測的隕落區域地型復雜,有沼澤地還有大片未收割的玉米地。吉林地區已進入初冬,隨時會落雪,吉林市博物館隕石部科考人員第一階段的科考工作已經結束。
這不是吉林第一次發現隕石了。據研究人員透露,吉林最有影響的一次隕石墜落事件是發生于1976年3月8日下午3時的吉林隕石雨,當時大量的隕石降落在吉林市郊、永吉縣以及蛟河市方圓近500平方千米的平原地域內。據記載,這場隕石雨造成了當地地震臺站1.7級的地震記錄。
搜集到的吉林隕石標本共138塊,總重量超過2700千克,其中,吉林一號隕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石隕石,重1770千克,吉林二號重126.5千克,吉林三號重123.5千克。吉林一號隕石的價值不僅在于其“世界之最”的名號,更重要的是,它是開展隕石研究的珍貴樣品。這些隕石目前在吉林市博物館收藏和展示。
1976年的這次吉林隕石雨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堪稱是一個奇跡。事實上,隕石墜落會傷人,也有引發火災的記錄。像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曾描述過一塊隕落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的隕石釀成火災的事情,說是“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也就是說,這塊在宜興隕落的隕石最后送到了金山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