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過橋米線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美食,具有爽口滑與易于消化的特點。過橋米線既可以作為主食,又可以作為小吃,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歡。那么,大家知道過橋米線是哪里的特產?過橋米線的由來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橋米線是哪里的特產
過橋米線是云南省滇南地區的特產,屬滇菜系,該菜品起源于蒙自地區,是由湯料、佐料、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制作而成。
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過橋米線的由來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位書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讀書,他的妻子每天都要過一座橋給這個書生送飯。有一天,妻子覺得丈夫很辛苦就燉了只雞放進土罐里準備送給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擱了,等回來才發現土罐里的雞還是熱的,打開一看,發現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黃油,于是就用雞油燙米線給丈夫吃,書生吃后贊不絕口。因為妻子每天送飯都要從南湖的橋上過,所以書生起名為“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源于滇南蒙自。傳說蒙自縣城的南湖舊的風景優美,常有文人墨客攻書讀詩于此。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焦慮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癡如呆在一旁看書。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侍,把熱量封存在湯內。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后來不少都仿效她的這種創新烹制,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于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云南特色美食
豆面湯圓,豆面湯圓是云南傳統小吃,在不少糖水鋪、小吃店都能找到,在昆明的話米線店里一般也都有!云南的豆面湯圓、四川的紅糖糍粑、北京的驢打滾,感覺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概都是遵循了 "糯米+豆面+糖=好吃" 這個公式吧。有的包餡,有的不包餡,但以外面要滾粘上一層熟黃豆面為其共同特點。然后澆上紅糖水,香濃軟糯~
彌渡卷蹄,卷蹄是云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中尤以彌渡一帶制作的卷蹄最為出名,所以也叫“彌渡卷蹄”。現在已經成為大理白族的大菜之一,每逢人家有辦宴席待客的,“八仙桌”上一定會有一道菜就是卷蹄,這道菜不僅好看還非常的美味。主要是以豬腿去骨腌制,口味微酸,蒸、煮、單食或配菜烹制,皆味美可口!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艷,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稱“云腿”。宣威火腿以當地盛產的烏蒙豬為原料,用當地的方法腌制,因產地而得名,以色澤鮮艷、香嫩可口、食而不膩見長。現有精腿、片裝、盒裝、塊裝、金錢腿等10多種“宣字牌”系列產品,深受喜愛。
過橋米線,凡是來云南的游客,都不會忘記品嘗過橋米線。過橋米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雞湯一碗,每碗不少于600克。二是切成片類的食品,其中包括生的薄肉片、腰片、雞片、魚片各一盤,加上處理過的豆腐皮、韭菜、綠豆芽、豌豆尖、香菜和蔥各一盤。三是米線。除了最為著名的過橋米線,米線還有很多種吃法,有機會的話,不妨都嘗一嘗。
春卷,春卷古人稱為“春盤”,是春游踏青的應時小吃。云南春卷配料頗多,用甜醬油調味,一定要加香椿和韭菜以顯示百物復蘇,春意盎然。做出來的食品色澤金黃,外形美觀,味美咸甜,可口開胃。現在在云南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很容易吃到春卷,但口味一定沒有這里的好。
潑水粑粑,每逢潑水佳節,傣族家家戶戶都要做潑水粑粑。有人稱它是傣家年糕。傣旺牌潑水粑粑。產品為傣味特色食品,是用孔雀之鄉特有的鮮竹葉和瑞麗優質紫糯米、鮮肉、紅糖、白砂糖包裹蒸制而成。寓事業有成年年高,生活滋潤節節高雙祝之意,且保質期長,易加熱,清香誘人,甜而不膩,是居家必備之小食,佳筵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