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豆制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確實的食材,因為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每天人體需要攝入的營養。最近有些朋友來咨詢小編,千張是豆腐皮嗎?千張是不是豆腐皮?想了解清楚的朋友們一定要收好以下這份指南了,爭當做個無所不知的文化人。
千張是豆腐皮嗎
不是豆腐皮。制作方法不同:千張是用特別的機器壓制而成,出品時看起來有千百張疊在一起,故稱千張;豆腐皮是豆漿煮沸后表面的薄膜,經過曬制就變成豆腐皮了。吃法不同:千張一般炒著吃,涼拌,火鍋皆可;豆腐皮一般涼拌吃,煮著吃。口感不同:千張的口感更為柔軟;豆腐皮口感更為爽脆。
千張制作方法
選用濃豆漿,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時注意不要煮沸,鍋中豆漿的表層就產生一層皮膜,用竹簽等工具恰當地撈出并使之慢慢地干燥,但也有在未干燥時就加以烹調食用的。此膜撈出后鍋中會再次產生皮膜,繼續撈出,這樣如此反復,豆漿的濃度會逐漸稀薄,要適當地給予補充。
千張營養與注意事項
中醫理論認為,千張性平味甘,有清熱潤肺、止咳消痰、養胃、解毒、止汗等功效。百葉營養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據現代科學測定,還有鐵、鈣、鉬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兒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展。老年人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孕婦產后期間食用既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又能增加奶水。百葉還有易消化、吸收快的優點。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吃千張有哪些“壞處”:百葉縱有千百種好,吃時還是有些“忌諱”。由于百葉的原材料大豆,含有皂角苷,雖然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也能促進體內碘的排泄。長期大量吃百葉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此外,百葉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食用過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每次以100克為宜。
你知道豆皮、千張和腐竹的區別嗎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也是各種各樣豆制品的起源地。從五千年前開始,中國人就在有意識地栽培大豆了,在幾千年之間,也發明了很多種大豆的炮制方法,制成了許多種美味的豆制品,形態各異,不一而足。
其中我們非常容易混淆的三種,就是豆皮,千張和腐竹。
這三種豆制品都是用大豆為原材料制成的片狀食物,一般來說都比較薄,吃起來口感也很近似,那么,你知道它們都是怎么制成的嗎?
豆皮
豆皮又叫腐皮,最早出現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當中。李時珍說,將豆漿加熱之后,豆漿的表面會出現一層膜,把這層膜取出之后進行干燥,就可以得到美味的豆皮了。
豆漿的做法比較簡單,現代家庭中很多都有豆漿機,古人則一般多是使用石磨,將浸泡之后的新鮮大豆磨成漿,過濾之后,就得到了豆漿。將豆漿進行加熱,豆漿的表面會凝固出一層皮,這層皮就是我們平時所吃的豆皮。
得到豆皮之后,我們一般都是將其曬干,在烹飪的時候作為配菜,或者還可以加工成各種美味的豆制品零食。想自制辣條的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嘗試一下。
千張
千張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百葉”,當然,并不是我們平時涮火鍋吃的什么牛百葉、羊百葉。動物的百葉指的是動物的胃,而豆制品當中的百葉則是另一種煮豆漿得來的吃法。
千張的主要做法也是煮豆漿,然后將豆漿表面凝結的一層薄膜取出來,干燥之后制成食材。不過,百葉的制作有個特點,就是需要用比較重的工具層層壓制,做出來的樣子就是千百張豆腐皮疊放在一起,因此得到了“百葉”“千張”的名字。
腐竹
從外形上來看,腐竹很容易就跟其他兩種豆制品區分開來,不過,它們的制作方法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腐竹之所以呈現這樣的外形,是因為將豆漿表面的薄膜挑出之后,并不攤平,而是讓它自然下垂并干燥 ,因此,也就成了我們所見到的腐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