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歷和陽歷還是陰歷相對應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他們還不是很清楚陰歷是什么,陽歷又是什么?那么農歷是指陽歷嗎?如果不是,那么它們是不是有一定區別,如果是,那么農歷和陽歷的區別是什么呢?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看懂日歷,以下是小編對農歷,陽歷和陰歷的相關介紹,快點來瞧瞧吧。
農歷是指陽歷嗎
農歷并不是陽歷。通常平時我們說的農歷就是陰歷,但是實際上農歷與陰歷是不同的。陰歷以朔望的周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回歸年,又有夏歷、漢歷等名稱。陰歷是中國目前與公歷并行使用的一種歷法,雖然人們習稱“陰歷”,但其實是陰陽歷的一種,并非按月相周期制定歷法的陰歷。除了清明節是按照農歷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制定的以外,中國其他傳統節日是以陰歷制定的,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多仍慶祝農歷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農歷和陽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計算,他們的參照物選取的不一樣。農歷是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而陽歷是以太陽作為參照設立,根據太陽的周期變化而制定的歷法。
農歷和陽歷的區別
1、規則計算不同
農歷一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陰歷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
2、歷史起源不同
農歷作為中國傳統歷法,自軒轅黃帝時期就開始廣泛應用到當時的生活生產中。陽歷又為格里歷,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后改名為格里歷。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
3、適用意義不同
農歷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反映寒冷暑熱的氣候變化,以便家事農業活動。依據陽歷,在一年中可以顯明看出四季冷熱變更的情形。陰歷,就是伊斯蘭歷,主要用來指導他們的宗教節日等。
陰歷介紹
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歷之稱,是純粹的陰歷,我國使用"農歷",一般人叫它"陰歷",那是不對的。農歷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歷,而是"陰陽歷"。
陰歷把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循環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歷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