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人們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在這三候中人們為了區分已經熟悉他們特地將他們編成了諺語方便人們記憶,同時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那么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古代人的智慧以及他背后的意義吧。
物候諺語
人們為了方便記憶編成了諺語: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立春晴,雨水多;立春不下是旱年;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立春不晴,還要冷一月零;立春下雨是反春(指春后有冷雨),立春無雨是豐年。有了在這個諺語人們將更能記住了。
物候意義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立春半個月分為三個時間段:第一個時期是東風解凍的時候,第二個時期是蟄蟲開始振動的時候,第三個時期是魚和魚結冰的時候。據說東風變暖,大地開始解凍。五天后,蟄伏的昆蟲會在洞穴中慢慢醒來。再過五天,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游到了水面。這時,水面上仍有未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就像和魚一起浮在水面上一樣。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中,二十四花信風不僅反映了開花和季節的變化,而且人們利用這一物候特征來掌握農時和安排農事。由此看來古人的有著聰明的頭腦。
物候養生
在立春時節人們要開始注意養生,最主要養肝,宜多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蔥、姜、韭菜、蝦仁等有利陽氣生發的食物來調味;還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潤食品,如大棗、百合、梨、桂圓、銀耳、蘿卜等。要注意麻辣刺激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影響,還會出現上火的情況。所以在立春時節我們要好好的養生,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