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節日,也是大人們一年到頭可以放松的日子。在立春里人們會保持傳統習俗戴春雞,那么它有什么含義呢?有什么寓意呢?我們該如何做呢?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一下。
傳說的由來
原來各地的風俗習慣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習俗也會有略微的差別戴春雞這是陜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愿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后者稱為散疹。所以被形象的稱為戴春雞。
含義知多少
立春戴春雞是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據老輩人講,雞和吉同音,取其吉利的意思;再者,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這天開始戴,象征娃娃從小便吉星高照,寓意整個一年都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戴春雞寄托著人們希望兒童不受任何毒蟲傷害的美好愿望。因為立春之后,氣候轉暖,各種毒蟲紛紛出現,因此讓兒童在立春之日戴春雞以避毒蟲。至于扔春雞象征扔掉疾病,就猶如某些地區放風箏時有意剪斷線,寓意放掉晦氣的習俗一樣。一般地,從立春之日起開始戴春雞,延續好多天。在山東一些地區,元宵節或者正月十六趕廟會時要扔掉春雞。在民間,蜈蚣、蝎子、蟾蜍、蛇、馬蜂(或者蚰蜒)被稱為五毒,而雞能降服這五毒,所以春雞便象征性的成為了保護神。
怎么制作春雞
在立春前人們便會開始準備春雞,立春為了縫制春雞,有孩子的會把家里所有的小布頭都找出來。跟聚巧網一起學習這個手工布藝縫制打春雞教程吧,注意春雞不要縫的太大,這樣縫在袖子上不墜得慌。
1、正方形的小花布對角折,沿邊縫,不要全部縫住,留下一寸的長度,把花布翻出來。
2、然后填上絲綿,在縫好的一角縫上眼睛和雞冠3、另外留有一寸的開口的一角,塞上剪好的彩色布條尾巴腰上再來一根布條縫上,布條的顏色最好是和雞本身是對比一點的顏色,這樣才夠民俗夠鮮艷。眼睛是直接剪布料上的卡通小動物的眼睛4、用水泡黃豆,泡軟了串起來縫上的。(聚巧網提示:有DIY友用辣椒種當做雞前面的穗子,給孩子玩的時候容易也辣了孩子的眼睛,所以推薦使用黃豆)趕緊動起手來制作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