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又名打春,在立春的日子里有很多的習俗需要我們掌握,這些習俗由來已久一直延續到現在,有一些好玩有趣的風俗還是挺受歡迎的。比如打春牛,起源很早,盛行唐代和宋代。一起往下了解下打春牛的來歷吧。
打春牛來歷
自古以來牛是春耕的主力而作為古老的習俗鞭春牛又是一個有趣的來歷。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歷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所以如今挨家挨戶都會用這個來裝飾家里。
含義是什么
打春牛能夠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打春牛,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為象征,由春官執鞭,有規勸農事、策勵春耕的含義,也是喜慶新春、聚會聯歡的形式。男人們鞭春時,女人們戴春,她們頭戴色彩艷麗的頭飾,也用裁剪的春燕、春蝶做飾物,老人和孩子則不忘咬春,也就是吃春卷、春餅。所以人們會樂此不疲的去堅持這項習俗。
這一天該做些什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立春是漢族民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立春這一天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當然就是迎春!寓意正式地把春天和句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迎回來!也寓意期盼當年可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祭祀祖先。各家各戶都會準備好果品和其他的一些祭品去祭拜祖先。第二件事立春時,要咬春。就是吃一些新鮮的食物,因為每個地方習俗不同,這個食物也有所區別,感受春天的氣息,并防止犯春困。因為這些美好的習俗人們才會在這一天歡快的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