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節氣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皷|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關于芒種的知識,我們也要牢牢地記住哦。
芒種節氣來歷
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出獨特的文化。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陽黃經達75°,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界,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對于莊稼人老說這個日子很重要。
芒種節氣風俗一煮梅
梅子,酸酸甜甜十分可口。芒種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此時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含有天然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勞、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是夏日難得的清涼之物。但是新鮮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入口,煮過的青梅卻酸甜可口適合食用。三國時期就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我們可以當作飲料來喝。
芒種節氣風俗二植菱
菱角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作物。芒種期間種植菱的好處很多,新鮮的菱角性甘涼,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饑。菱的根莖可當蔬菜食用,菱角殼又可入藥。老而堅硬的黑色菱殼,燒成灰后,以香油調敷,能治療頭面黃、水瘡、無名腫毒等。如果把菱搗爛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補脾胃,強腳膝,益氣耐饑,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腸胃,解內熱。鄉間人們常將菱蒸煮后曬干,剁米為炸、粥、果,貯藏起來可以代替糧食用,較嫩的菱則可以直接上市出售。菱不僅可以增加農家的經濟收益,而且能夠備荒,種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資本。做法也是多樣的,而且做出來口感都是十分爽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