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都知道,海鷗不是你想見就能見到的動物。許多朋友發現海鷗在冬天才會有,那么,今天小編就跟朋友們來說說,海鷗為什么冬天才會有?海鷗為何冬天才會出現?以下內容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看完就清楚了,還可以分享給小伙伴哦。
海鷗為什么冬天才會有
因為海鷗屬于候鳥,在北歐、北亞和北美西北部繁殖,為躲避西伯利亞寒冷氣候,向南部遷移。而我國西南內陸腹地“春城”昆明的滇池,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適合海鷗的棲息之地。來年春暖花開,長壯的海鷗,為繁殖后代又飛回西伯利亞。
海鷗(學名:Larus canus):是鸻形目、鷗科、鷗屬的一種中等體型的海鳥。體重394-586克;體長451-510毫米。壽命24年。成鳥夏羽:頭、頸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為石板灰色,與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為純白色。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虹膜黃色;嘴、腳和趾淺綠黃色。
海鷗是候鳥。繁殖期主要棲息于北極苔原、森林苔原、荒漠、草地的河流、湖泊、水塘和沼澤中,冬季主要棲息于海岸、河口和港灣。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或在空中飛翔。在海邊和海港,成群的漂浮在水面上,游泳和覓食。海鷗以海濱小魚、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耕地里的蠕蟲和蠐螬為食。
該物種在北歐,北亞和北美西北部繁殖。除冰島,北部和波羅的海附近的種群,以及加拿大沿海的一些海鷗以外,大多數海鷗都向南部遷移。這將其范圍擴展到包括北美太平洋海岸到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亞洲太平洋海岸到越南北部,法國和葡萄牙的大西洋海岸,地中海的南部和東部海岸,整個黑海海岸和波斯灣,以及里海的南海岸。
海鷗生活習性
海鷗是最常見的海鳥,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或在空中飛翔。在海邊、海港,在盛產魚蝦的漁場上,成群的漂浮在水面上,游泳和覓食,低空飛翔,喜歡群集于食物豐盛的海域。海鷗以海濱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耕地里的蠕蟲和蠐螬為食;也捕食岸邊小魚,拾取岸邊及船上丟棄的剩飯殘羹。有時也掠食其他鳥(包括其同類)的卵和幼雛。
如果海鷗貼近海面飛行,那么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著海邊徘徊,那么天氣將會逐漸變壞。如果海鷗離開水面,高高飛翔,成群結隊地從大海遠處飛向海邊,或者成群的海鷗聚集在沙灘上或巖石縫里,則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海鷗之所以能預見暴風雨,是因為海鷗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這不僅便于飛行,又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此外,海鷗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個個小型氣壓表,能靈敏地感覺氣壓的變化。
海鷗的食性:被譽為海港清潔工
了解一種鳥,就一定要先了解它的食性,因為食性決定了這種鳥的行為。海鷗食性屬于比較雜的,從魚類、蝦類、貝類、昆蟲,到人類的殘羹剩飯,甚至會掠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又因為海鷗性子比較猛,還成群結隊出沒,也算是“海上一霸”,沒事就集體圍毆一個游客,或者集體強奸一只企鵝。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也發現了:其實它和烏鴉除了外形有區別,從行為和性格上真的是如出一轍。
因為海鷗的食性比較雜,人們吃什么它們就愛吃什么,所以海邊的游客和海鷗互動非常頻繁,你會見到很多浪漫的場景,例如情侶拿著面包喂食海鷗,海鷗成群結隊地來乞食,例如你在海邊釣魚,海鷗過來偷走你魚簍中的小魚,你在海上沖浪,海鷗會尾隨著你陪你一起玩耍……等等。
不過除了跟人搶搶食物以外,海鷗還是會為海灘做點正經事的。主要表現就是它們會把海灘的垃圾啄食干凈,所以被稱為“海港清潔工”。如果你在海灘野餐,有食物剩下了怎么辦?致力于維持海港衛生衛生委員海鷗同志,會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呼朋喚友把你吃剩的食物消耗干凈。
去海邊參與過與海鷗互動的朋友們可能會比較有感觸:這不是去喂海鷗了,簡直就是進了土匪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