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節是農歷哪一天
2022農歷三月初五是清明節。2022年的清明節時間是4月5日,農歷三月初五,星期二。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據《辭海》“清明”詞條解釋:清明乃“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改變了冬季寒冷枯寒的景象。農業忙春耕春種。江南農諺:“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種樹造林,莫過清明”。
在我國傳統的歷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時間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即農歷三月初,換算成新歷,約在4月4日或5日。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后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凈,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為清明節的來歷之一。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有什么習俗
1、祖先崇拜
清明節的清明掃墓和祭祖也被稱為“祭清”。據估計,這種習俗到處都有。畢竟,清明節掃墓和祭祖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事情。然而,不同的是,時間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畢竟,有些地方是在清明節這一天,而另一些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后10天。在一些地方,時間會更長,甚至長達一個月。
2、插柳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在清明節插柳的習俗。一句是插柳是為了驅鬼辟邪,一句是為了解子推小姐,一句是為了紀念農業先祖神農。小編記得,他很小的時候,家里就有這樣的習俗,但漸漸地,他不知道如何去失去它。
3、斗雞
說到斗雞,估計每個人都會很好奇,想知道“清明節要打什么樣的雞?”然而,在中國古代,斗雞游戲確實是在清明節進行的,清明斗雞仍然很受歡迎,但它在今天已經消失了。
4、蠶花節
這種習俗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但在一些蠶村。在這一天,將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歡迎蠶神、祭香凳、舉起高桿子以及蠶花交易會上的其他游戲。不幸的是,這種獨特的清明民俗已經在許多地方消失了。
5、郊游
清明節也被稱為“郊游節”,現在郊游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尊重。清明節期間,他們將組織一家人去郊游,觀賞美麗的春天。
6、蹴鞠
蹴鞠也是古代清明節的一種習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今天已經消失了。
7、柳樹
打柳樹也是清明節的習俗。它在明朝更流行,但今天幾乎沒有這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