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歷三月三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候人們稱之為上巳節,這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那么,農歷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生日嗎?農歷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歷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生日嗎
是王母娘娘生日。在民間傳說中,農歷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圣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天上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盛會,宴請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及五湖四海的諸路神仙,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一種非常榮耀和神仙身份的象征。
因此,農歷三月初三也成了神仙們的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而泰山腳下王母池的蟠桃盛會,因為《西游記》故事的緣故,也就與眾不同,分外引人向往。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
在道教神話,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侖山,是女仙的首領,主宰陰氣,相對于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
關于王母娘娘,其形象除了吳承恩的《西游記》以外,在《漢武帝內傳》、《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記載,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月三節日來源:
說到“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后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云集陵區,朝拜人祖。
相傳,農歷“三月三”也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是其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
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后飛上月宮的。此后,在一些志怪的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就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廟會、對情歌。于是,“三月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意義上的佳節,就流傳至今。
三月三有什么講究
吃水菊粑
每年農歷三月三,在安慶太湖縣、潛山一帶,有吃水菊粑的習俗。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開細小的頭狀花。在我國的華中、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長。春季可以采摘嫩莖葉洗凈,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稱作“清明粑”
吃雞屎藤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在別的地區是看不見這樣的習俗的。制作的方法是將雞屎藤的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屎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在當地是大受歡迎的一道地道美食。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吃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與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民間又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東游西蕩的鬼迷惑,樸實憨厚的鄉民們認為,必須吃這種帶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兒“粑”(粘)住,不為邪惡所侵,可以保佑人的平安健康。這種美好心愿代代相傳,使這種千年舊俗延續至今,演變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