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發生地震前,據說是有各種前兆的,那么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嗎?小地震的發生是大地震來臨的預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嗎
小地震不一定是大地震的前兆。許多大地震發生前,沒有任何小地震發生;許多小地震是將地殼運動積累的能量提前釋放,減弱了產生大地震發生的可能。如果連續小地震無法釋放地殼運動集聚的能量,誘發大地震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地震有多種類型。序列型地震,前震一般較小,主震強烈,余震較多持續時間不一。如汶川地震。也有單一發生類型,即局部發生地震后,一定時期內便不再發生地震。
部分人認為,沒有處在地震帶上就不會發生地震,例如長春。長春地震和汶川地震,目前還沒有資料表明他們之間有聯系。
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
微觀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
宏觀前兆: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一旦發生了地震,若是在外邊,千萬不要靠近樓房、煙囪、電線桿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樹木,要離開橋梁、立交公路,到空曠的田野較為安全。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口傷亡的天災,但也不是不可預防的。如果能把握時機、運用防震知識就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動物的異常躁動;地震發生時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
地震前動物反應以及動物的異常表現
牛、馬、驢、騾:驚慌不安、不進廄[jiù]、不進食、亂鬧亂叫、打群架、掙斷韁繩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驚跑。
豬: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越圈逃跑、鬧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亂跑亂鬧、叼著狗崽搬家、警犬不聽指令。
貓:驚慌不安、叼著貓崽搬家上樹。
兔:不吃草、在窩內亂鬧亂叫、驚逃出窩。
鴨、鵝:白天不下水、晚上不進架、不吃食、緊跟主人、驚叫、高飛。
雞:不進架、撞架、在架內鬧、上樹。
鴿:不進巢、棲于屋外、突然驚起傾巢而飛。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凍僵、凍死、數量增加、集聚一團。
魚: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養的魚亂跳、頭尾碰出血、跳出缸外、發出叫聲、呆滯、死亡。
蟾蜍(癩蛤蟆):成群出洞。
地震最容易造成什么傷害?怎么救護?
全世界每年發生的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大約1000次,而其中真正能導致大面積房倒屋塌的特大地震平均不到1次。近些年修建的樓房,都是嚴格遵照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設計的,基本能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是即便房屋不倒,在5級以上的各種破壞性地震中,各種墜落的廣告牌、電線桿、樹木、磚瓦、外墻裝飾、玻璃碎片、室內吊頂燈等,仍然會導致大量的人員受傷。傷害中各種骨折占第一位,軟組織損傷占第二位,擠壓綜合癥是第三位。采用正確的救護方法,可以減輕傷害,挽救生命。
1、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
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扎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
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極度衰弱及低血容量的患者要補充能量及擴充血容量,休克傷員取臥位,對伴有胸腹外傷者要迅速護送轉至醫療單位。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
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并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現場立即進行心肺復蘇,重傷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及大出血、頭痛、內臟受傷者應優先搶救。
4、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并且要盡早深埋尸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后的大疫。
傷口里甚至卡在身體里(尤其是穿入軀干的大型異物),千萬別取出來,拔出來可能會讓出血更嚴重。保持制動,盡可能以原樣轉運到附近醫院。